FlashSwing 新发布了 Windows8UIStyle 皮肤样式, 与 win8 的组件样式可以说一模一样。 喜欢 win8 的朋友可以看看, 预览地址: http://www.shinater
摘要 Windows Phone 7 是 Microsoft 推出的全新智能型手机操作系统,不但具有新颖的用户接口,也支持整合当红的社交网站与微网志,内建搜寻功能,LBS (Location-Based
第2章基本C++语言2.1C++程序结构2.2数据类型和基本输入输出2.3运算符和表达式2.4基本语句2.5函数和预处理2.6构造类型2.7指针和引用2.1C++程序结构2.1.1几个C++程序[例Ex_Simple2]在屏幕上输出一个由星号形成的三角形。
FlashSwing 新发布了 Windows8UIStyle 皮肤样式, 与 win8 的组件样式可以说一模一样。 喜欢 win8 的朋友可以看看, 预览地址: http://www.shinater
用java service wrapper将bat文件封装成windows 服务程序,版本是最新的32位社区版,这个是不要钱的,64位需要license,并且是和机器MAC地址绑定的。 1、下载java
推荐文档 窗体底端 用C语言编写Windows服务程序的五个步骤 发布于:软件开发网 来源:Internet 作者:网络收集 时间:2008-11-19 点击: 430 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通过
Scut游戏服务器开源引擎 使用文档(1) 如何安装和运行游戏:Windows篇 文件状态: [ ] 草稿 [ ] 正式发布 [ ] 正在修改 文件标识: 当前版本: V1.0 作 者: 伍张发 完成日期:
有一些信息的录入,比如电话号码,邮编等等的这些信息都只是需要输入数字,而Windows Phone 7里面的控件并没有只让输入数字的一个控件,那么要实现这样的一个控件就只能够手工地去扩展TextBox控件了。
微软在 IE9 中引入一个叫 ‘Site Pinning’ 的功能,该功能仅在 Windows 7 下能用。该功能允许用户将某个网站固定在任务栏中,并可直接点击打开该网站,就像其他应用程序一般。 而
这个对你来说可能非常普通,但对于你程序中的每个按钮来说,触觉反馈可以让用户得知他们按下了相应的按钮。Windows Phone中默认按钮会在被按下时变为一种单色,但很多时候用户并不能确定他们是否点击了它(尤其
中的浏览器控件,它是基于 Internet Explorer7 的,可以直接嵌入到应用程序中。这个控件相对于 Windows mobile 也有了许多的不同。另外这个控件与 MediaElement 一样,只是一个基本
处理使得它广泛用于互联网应用。 最近本人开始在Windows 32位平台下研究MongoDB的使用,为了方便,本人更喜欢将其安装为Windows的系统服务。这样就不用每次开一个mongod的主流程序了。
http://www.cnblogs.com/vistach/archive/2012/02/09/Windows_Phone_WP7_Develop_NetworkInterface_3G_WCDMA_GSM_WiFi
NSClient++ 是 Nagios 监控系统在 Windows 下的客户端软件。 Nagios 是一个监视系统运行状态和网络信息的监视系统。Nagios能监视所指定的本地或远程主机以及服务,同时提供异常通知功能等
Windows Phone 7 也提供了类似的API提供开发人员使用,即启动器与选择器,但在Windows Phone 7 中他们是通过一套封装完整的Task 提供的。 Windows Phone
在 iOS 中有一个 UIPageControl 用来进行界面的翻页处理,而 Windows Phone 7 有一个 Pivot 控件可用来对内容进行分页浏览,Pivot 控件要用在界面上具有相同的逻
SocketEx.TcpClient 是 Windows Phone 平台上的一个 TCP 客户端开发包。方便开发人员轻松实现Socket编程。SocketEx.TcpClient采用同步阻塞模式,这
很多时候我们有通过程序脚本同步校正北京时间的需求。 在linux上同步时间比较方便,安装个ntpdate软件就行了。 但是在windows的要同步时间比较麻烦。 这时想到的就是从网络获取一个准确的时间,然后调用dos命令修改时间。
安装步骤。(此处为转载文章,作者已经证实所有步骤。) Windows下 WebSphere MQ 服务端的安装: ( 1)把WebSphere MQ Windows版服务器CD-ROM插入CD-ROM驱动器。
构建在Windows平台之上的网站,往往会被业内众多架构师认为很“保守”。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微软技术体系的封闭和部分技术人 员的短视造成的。由于长期缺乏开源支持,所以只能“闭门造车”,这样很容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