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4 老大想要做一个TimeSheet的东西,要管理公司员工每年的时间和effort. 反正还要个什么报表,老大发话了,很荣幸我有此机会又可以和刚进公司带我的老大一起做东西了,感觉很好。不过这个项目是一个partime
P15 用了大半年的Spring MVC3.0,用着感觉不错。简单写一个搭建Spring MVC3.0的流程(以Spring3.0.5为列),数据库交互使用spring JDBC Template,附件有项目(没有jar包)。整个项目架构如下图所示:
P6 1、新建一个Web项目 进入Myeclipse,选择File-New Project-web project 2、输入项目名称,勾选maven支持 继续这里不做修改 继续下一步next 勾选maven平台,点击完成
本文目的: 即使之前未触过nagios,也能按照文中步骤搭建自己的nagios监控集群. 1. Nagios简介 Nagios是一个可运行在Linux/Unix平台之上的开源监视系统,可以用来监视
h" 6、测试 打开git bash 登陆ssh git@127.0.0.1 例如创建一个测试库(按顺序输入): mkdir test cd test git init touch
开始搭建的jdk这些自不必说,本文只是简单的介绍安装scala/spark 1.下载scala安装包 去官网下载tgz包,解压在/opt/scala/下,设置环境变量: export SCAL
agios的配置相当复杂,本文总结了我最近在Ubuntu Server上搭建Nagios的过程,以方便大家将来更加快速的安装搭建监控系统。 Nagios安装 安装分为nagios server和被监控端的两部分。nagios
再安装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Service Pack1 可以使用离线安装包或者在线安装包 在线安装包地址: http://www.microsoft.com/
SolrCloud通过ZooKeeper集群来进行协调,使一个索引进行分片,各个分片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多个物理分片组成一个完成的索引Collection。SolrCloud自动支持Solr Replication,可以
摘要 bind是一个能提供域名服务的dns服务程序 一、 配置: VMware10 CentOS 6.5 安装好系统后就直接可以安装bind啦,可以直接通过yum来安装,也可以在ISO里通过rpm来安装
配置Ubuntu下使用Python开发Spark应用 Ubuntu 64 基本环境配置 安装 JDK ,下载 jdk-8u45-linux-x64.tar.gz ,解压到 /opt/jdk1.8
接下来安装iptables apt-get install iptables 添加一个 NAT(这里特别注意:venet0:0是指你的vps公网ip网卡接口,可以通过ifconfig查看)
由于android sdk下载纠结了很久,各种镜像不给力,不得不使用VPN来更新,VPN Server前几年做过,记得搞了很久,所以一直都逃避去干这个事情,今天属于没办法了。 但是今天体验之后发现其实。。比想象的简单很多
代表克隆仓库成功,您可以进入weibo目录通过 ls -la查看到如下图结果: 有一个.git目录,这就是仓库的隐藏目录。 4.个人信息配置(因为要演示一台机器上的多人协作,日常开发可以忽略)
学习、研究人员,利于他们更快的搭建和部署IVRE。 1.2 背景 IVRE(又名DRUNK)是一款网络侦查框架,包括两个基于p0f和Bro的被动侦查模块和一个基于Nmap&Zmap的主动侦查
cephfs文件系统环境搭建介绍 一、cephfs简介。 cephfs 是一个基于ceph集群且兼容POSIX标准的文件系统。创建cephfs文件系统时需要在ceph集群中添加mds服务,该服务
1部署Jenkins Jenkins部署很简单,只需建立一个新应用,将Jenkins的war包部署进去,再分配好权限就可以了。 1.1创建应用 建立一个新Nginx应用:jenkins.com
108-1492ec0ce48--7ade 在常规 Cloudera Manager 部署中,管理每个主机上的 Hadoop 进程的 Cloudera Manager Agent 以根用户运行。但是,某些环境限制对根帐户的访问。
笔者使用的是 Release v1.2.0-alpha.6 ,这个包已经有 496 MB 之大了,而之前的 Release v1.1.4 版本才182M,可见更新之快,之多,笔者之前还使用过 1.0
免搭建前端静态环境 分支切换,无需重新启动编译( package.json 或 gulpfile.js 文件改变除外) nginx 可自行配置,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 二、前端静态搭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