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互联网无名英雄:笑脸符号发明人入选

jopen 12年前
     <p> 导语:瑞典 IT 服务公司 Pingdom 周一撰文,对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技术及其发明人进行了介绍,包括 GIF、RSS、Ping、@符号和笑脸表情等。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他们发明的技术广为人知,但他们本人却并不知名。</p>    <p> <strong>以下为文章全文:</strong></p>    <p> 由于昨天是瑞典的父亲节,所以我们便想推出一个专题,来介绍一些为互联网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有一些显而易见的候选人,包括 TCP/IP 发明人温特·瑟夫(Vint Cerf)和鲍勃·卡恩(Bob Kahn)、构思出互联网众多概念的范内瓦·布什(Vannevar Bush)、提出超文本理念的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万维网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以及 Mosaic 浏览器的联合发明人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een)。</p>    <p> 但为什么要介绍这些众所周知的人呢?我们认为,介绍一些互联网发展历史上知名度较低的贡献者会更有意义。这些人所作的贡献同样给我们带来了重要影响,但却没有获得与上述几人相同的荣誉。所以,尽管这并不完全符合父亲节的主题,还是让我们一同来回顾一下吧。</p>    <p> <strong>1、GIF:史蒂夫·威尔海特(Steve Wilhite)</strong></p>    <p> GIF 的全称是“图形交换格式”(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长期以来一直是互联网的一种标准图片格式。我们怎能忘记网页上那些活灵活现的动态图片呢?这种图片格式是由威尔海特1987年发明的,他当时供职于 Compuserve。尽管 GIF 已经基本被 JPG 和 PNG 代替,但仍有很多人认为,GIF 或许还将复活。</p>    <p> <strong>2、RSS:戴夫·温纳(Dave Winer)</strong></p>    <p> 这个问题存在一些争议,所以我们斗胆自作主张。RSS 也就是“简易信息聚合”(Real Simple Syndication)的简称,有一些资料显示,该技术源于 RDF,而第一版 RSS 是由网景公司的丹·利比(Dan Libby)和拉玛那森·古哈(Ramanathan V. Guha)于1999年发明的。但我们认为,具体到 RSS 的普及,没有一个人的贡献比温纳更大,所以我们将他选作 RSS 的发明人。</p>    <p> <strong>3、Ping:麦克·穆斯(Mike Muuss)</strong></p>    <p> Ping 是穆斯1983年发明的一个非常简单的工具,仅包含1000行代码。但这个工具如今几乎被所有的操作系统采用,对于全世界所有的网络管理员而言,这都是一款非常有价值的工具。</p>    <p> <strong>4、IE1.0:托马斯·里尔登(Thomas Reardon)</strong></p>    <p> 与其他很多微软产品相同,IE 的起源同样来自公司外部。IE1.0是对 Spyglass Mosaic 的改版,后者是微软1994年从 Spyglass 处授权而来的一款产品。当时就职于微软的里尔登利用 Spyglass 的代码开发了 IE1.0,并于1995年推出了这款产品。尽管 IE 最近的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但根据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 Statcounter 的数据,该产品仍然被全球40%以上的电脑使用。</p>    <p> <strong>5、@符号: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strong></p>    <p> 1971年,汤姆林森需要一个字符来区分电子邮件地址中的主机名和用户名。于是,他看了看键盘,发现了@符号,并将此作为“显而易见的”选择。如今,这个符号已经超出了电子邮件的范畴,而被广泛应用于社交网络和论坛等领域。</p>    <p> <strong>6、笑脸表情:斯科特·法尔曼(Scott Fahlman)</strong></p>    <p> 我们或许应当称之为“笑脸表情”,但只需要用“笑脸”两个字就足以表明它在我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法尔曼1982年9月19日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留言板上建议,可以用“:-)”代表开玩笑,如果不是开玩笑则使用“:-(”。这一风潮随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如今的多数文本数字交流形式都会用到这些表情。</p>    <p> <strong>7、智能调制解调器:戴尔·海瑟灵顿(Dale Heatherington)</strong></p>    <p> 在很长时间内,智能调制解调器都是人们上网的必备设备。即使是在宽带已经普及的今天,仍有很多人需要通过拨号才能上网。第一台智能调制解调器诞生于1981年,处理速度为每秒1比特。他的发明人是当时供职于贺氏电脑制品公司(Hayes Microcomputer Products)的海瑟灵顿。</p>    <p> <strong>8、BIND:特里、潘特、里格和周松年</strong></p>    <p> BIND 全称是“伯克利互联网域名”(Berkeley Internet Name Domain),它很可能是你每天都在使用,但却对其一无所知的、最重要的软件之一。这是一款被广泛应用的 DNS 服务器软件。在互联网性能检测公司 The Measurement Factory 2010 年8月的调查中,BIND 在将近80万个受访的主机中占据34.2%的份额。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道格拉斯·特里(Douglas Terry)、马克·潘特(Mark Painter)、大卫·里格(David Riggle)和周松年(Songnian Zhou,音译)共同发明了 BIND。</p>    <p> <strong>9、PHP:拉斯姆斯·勒多夫(Rasmus Lerdorf)</strong></p>    <p> PHP 如今在 TIOBE Programming Community Index 编程语言排行榜上位居第五,但无论排名如何,都不可否认这已经成为一种无比热门的脚本语言,被很多网站采用。勒多夫于1995年发明了最初的 PHP,后来又编写了第二版。</p>    <p> <strong>10、英特尔4004:法金、霍夫、马泽尔和 Masatoshi Shima</strong></p>    <p> 英特尔4004与互联网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却对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全球首个单芯片微处理器,我们如今在 P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都可以找到它的直接和间接后裔。</p>    <p> 这款芯片是由英特尔的费德里克·法金(Federico Fagin)、泰德·霍夫(Ted Hoff)和斯坦利·马泽尔(Stanley Mazor)以及 Busicom 的 Masatoshi Shima 共同设计的。4004于1971年推出,内置2300个晶体管。相比而言,英特尔将于2012年推出的 Ivy Bridge 处理器将内置14亿个晶体管。</p>    <p> <strong>致敬</strong></p>    <p> 过去40年来,很多全球最聪明的人一直都在从事炫酷而令人振奋的互联网技术。这些人或许并不像他们的同行一样频频见诸于报端,但我们却希望能够告诉你一些你或许并不知道的事情,让你对每天都在使用的这些技术有更多的了解。<br /> <br /> 来自: <a id="link_source2" href="/misc/goto?guid=4958199481804533543" target="_blank">TechWe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