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 10 的新特性

jopen 11年前

  11月 12 日,微软在公司内部举行了 IE 10 小型媒体沟通会,在会上,微软 IE 产品市场总监 Roger Capriotti 分享了关于 Internet Explorer 10 的最新相关信息,并回答了媒体的提问,以下是本次访谈的主要内容:

  问:能否介绍下 IE10 相对于 IE9 来说安全性得到了哪些提升,在个人用户方面?

Roger:关于安全性提升方面,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我们能够了解到,通常用户在上网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用户所面临的安全性方面的攻击,都是来自所谓叫做社会引擎,这种恶意软件的攻击,在 IE 9 的时候,我们对于这些恶意软件的攻击拦截率是 95%,上个月名为 NSS 的一个独立研究机构,准备做安全性方面的调研,发布一个对微软的调研报告,其中包括对 Chrome 等浏览器都做了评测,他上个月发布的评测报告,IE10对于所有已知恶意软件的拦截率从原来的 95% 上升到现在 IE10 下面的 99%,这点其实对于用户来说当然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一点是最终用户他们并不是了解,或者不是太关心的,是从后台技术上来讲,我们在 IE9 里面就已经用了 SandBox,这个功能就已经非常强大了,现在到了 IE10,SandBox 的性能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我们用了更加严谨复杂的算法,来保护用户不受这些恶意软件的攻击,只不过这一点可能最终用户不是很关心,也不是很在意这点,通常情况下其实用户在安全性方面受到的攻击都是比如说你无意当中去了不太好的网站,有钓鱼的行为,或者你下载软件的时候,其实软件里面就含了一些恶意的软件,会侵害到机器的安全,对这样恶意软件和钓鱼网站的行为,目前 IE10 是做到了 99%。

再补充一点,在安全性方面,前面提到恶意软件,社会引擎,它往往会要求用户去点击一个东西,你只要一点它,恶意软件就进入到你的电脑,对电脑造成伤害。我们之前做了可信任安全性的调查,做了一个安全智能方面的调查,调查了全球 60 亿台计算机,发现一部分计算机,大概只有0.5%,在安全性上的隐患仅仅是因为补丁没有打全,但与此同时有 45% 的机器遭遇到的安全隐患,是因为用户点击了他们不该点的东西造成了对安全性上的影响。这也印证了前面 NSS 实验室所做的调查,最大的安全隐患还是来自于恶意软件和钓鱼软件。

  问:开发平台这块,今后微软 IE10 是否做这方面的打算?网络安全,尤其是现金流或者网银支付,微软 IE10 跟国内的一些国有银行是否做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应对措施?

Roger:网银支付的那块,具体微软有没有和中国银行有过这方面的合作,我们不是很清楚,但是能够理解这种线上交易安全的重要性,我们现在对于这块的安全保护,主要还是通过 HTTPS 来加密,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机密的信息,但在网银或者网上支付安全保护上面最大的问题是恶意软件和钓鱼,钓鱼这种行为几乎到处都有,比如说他给你做一个看起来像真的一样的假的网站,给你发一封假的邮件骗取你个人的机密信息,这是目前在网上支付当中最让人感到担忧的挑战,应对这种挑战我们还是仰仗于 SmartScreen 这个技术,如果我们判断是钓鱼网站会给用户发出警示,这是我们目前在技术层面上来保护网银,网上支付的用法。

  问:消费者对于 IE9 的评价不是特别好。现在 HTML5 的标准在逐步完成,新的标准出来以后,IE10会不会及时的支持。

Roger:我的回答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就是 Windows 7 里面 IE10 推出之后我们肯定会积极鼓励用户通过升级来使用更新更高版本的 IE10 浏览器,因为 IE10 所支持的标准数量是 IE9 支持标准数量的三倍,所以我们主要会靠 Windows Update 来让 Windows 7 中的 IE9 用户升到 IE10。

从标准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在把新的标准纳入到浏览器的时候,是分步骤来走的,就像你说的 HTML5 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它要到差不多 2014 年或者 2016 年可能最后的版本出来,所以 IE9 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先有预览版出来,现在 Windows 8 系统下面的 IE10 我们也是这样做的,而且这个界面出来你可以看到有很多具体的技术指标和规则,对于开发者来说他们可以参照比如说刚才 API 等等,这是在 HTML5 的网页上几乎像圆形图的这样一个做法,然后我们会慢慢的逐步的变成一个平台的预览,最后变成一个主线,按照步骤来走。所以我们也是吸取在过去类似的产品开发和推出的过程当中的经验教训,以分步走的方式一步一步最终推出比较成熟的产品。

我们还有 IE 测试中心,我们交上去 7500 多个测试案例,看 IE10 的合格率是怎么样,可以看得出来,IE9的支持会稍微少一些,我们还认为一个非常正确有效的做法,就是当我们在编程的时候,要有一个共通大家都遵守的标准来做,这样将来以后的开发人员他只需要编一次程序就可以在所有不同的浏览器里使用。

  问:IE10如何吸引开发者使用 IE10?

Roger:因为我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我不知道 Chrome 应用商店在中国是不是很成功,但是至少在美国,其实这个 Chrome 应用商店并不是那么的成功,与苹果的应用商店比,谷歌并不是很成功,谷歌最关注的是网络,所以他一切的技术都是网络,就好象苹果一切最终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 iPad 这样的设备,对于微软来说我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就是 Windows,各有各的侧重,至少从目前的数据上来看,Chrome 的应用商店并不是那么的成功,从 Windows 的角度来说,我们就希望能够基于 Windows 的平台,开发出特别好的应用,包括刚才那种非常漂亮的界面,同样的如果你是一个开发者,你要为安卓系统写一个应用,为 iPad 写一个应用,为 Windows 系统写一个应用,现在又要为 Chrome 写一个应用,实际上对开发者来说挺麻烦的,如果他现在有一种选择,我基于 HTML5 写一次,其实对他来说是省事的,而且在不同的浏览器上都可以阅读。你们所收集到的信息显示,这个 Chrome 应用商店在中国也好,在国外也好是不是真的是取得了比较亮眼的成绩。

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来说 Chrome 应用商店产生了一种额外的工作量,比如说像 POST 这个公司,他就做这样一个 HTML5 的一个网站,他已经为 IOS 做了应用很受欢迎,他为安卓系统做了应用也很受欢迎,他也许不会为 Windows 来做一个单独的应用,但是如果他只是一个网站,他就写一次,基于 HTML5 写一次,一次性出一个网站,不同的系统不同的浏览器都可以用到,对他来说是省事的,Chrome 应用商店有一点产生额外工作量的感觉。

  问:针对开发者来说,能不能列三个特性,这个特性是在 IE10 上的展示比其他的浏览器要好,对开发者更有吸引力。

Roger:第一个就是性能,前面提到了速度方面我们有一些数据的例证,比如页面下载速度,我们是最快的引擎,我们有硬件加速,硬件加速 HTML5 也有,Chrome 也有,性能上非常的好。过往我们不敢说这样的话,但是 IE10 我们敢这样讲,性能确实非常好。

第二点就是多点触控技术如此快速,如此顺畅,只在 IE10 有。其他浏览器比不上。

第三市场份额,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浏览器依然是 IE,美国有超过 50% 台式机使用的浏览器是 Windows 7 搭载的 IE9,世界范围的比例是 40%,IE10在 Windows 7 上发布之后肯定会成为使用量最大的浏览器,市场份额是第三个亮点,正是这三大主要原因,使得 IE10 这个浏览器是一个特别突出,特别吸引人眼球的产品,我们基于 HTML5,确实能够相比较于其他的一些大牌浏览器,我们的表现能够更加的出色,我们有更高的标准。

Windows 8 发布之后,包括 Surface 推出之后,有很多用户的评价,对于浏览器的评价非常的好,这个浏览器对于触控的设备来说几乎是一项完美的选择,如果一个用户要用 Windows 8 的这种平板的或者触控设备他就会很自然的想到去用 IE10 这样的一个浏览器,就是因为 IE10 里面在触控方面做得确实是非常好,完美的触控。可能从专业人士角度来讲 IE10 吸引人的眼球一方面是在性能上,而且它支持非常多数量的标准,那么从普通用户,最终用户的角度来说,他可能最关心的,最抓他们眼球的就是多手指的触控的技术,包括在刚才上面显示的靠手指点击可以在不同的窗口切换,触屏的使用是对最终用户最抓眼球的。

  问:其实中国市场是一个很特殊的市场,比如说 IE6 居高不下,刚才我们也看到 IE10 有如此众多的特性,微软如何看待 IE6 低版本在中国存在的情况,是否后续会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开发者和更多的用户升到高级的版本。

Roger:浏览器的版本从低到高的迁徙和操作系统从低到高的迁徙是有关的,怎么样让用户从 XP 到 Windows 7、Windows 8,而中国主要的用户还是在 XP 的操作系统,两方面,一方面针对与 XP 操作系统我们也会有 Windows 的升级,让用户从 IE6 升到 IE8 到头了,从 Windows 7 环境下我们可以推动用户,从 IE9 升到 IE10,随着总体上来看,越来越多的用户在操作系统这个层面上从 XP 迁移到 Windows 7、Windows 8 的时候,必然也会产生出更大的势头,浏览器从比较低的版本用到比较高的版本。实际上现在世界范围内 IE6 使用比例很小了,占到6%,遗憾的是大头是在中国。

  问:是否会有一些强制性的措施?

Roger:浏览器方面我们不这样强迫的。MSN 之所以可以这样强迫,好像是他有一些后端的服务是挂钩的,你不升级你享受不到服务你就用不了那个东西,但是 IE 这边没有所谓后端的服务,所以没有这种强制的手段。

来自: Inf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