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网罗设计人才 全面推广Metro界面

fmms 12年前
     <p>        尽管微软产品一直以来都“中用不中看”,但为了适应市场趋势,该公司还是投入大量资源开发了 Metro 界面,并获得了广泛好评。但能否坚持这一做法,才是微软面临的真正考验。</p>    <p>        <strong>发展遇阻</strong></p>    <p>        2010年,乔恩·贝尔(Jon Bell)还是青蛙设计(Frog Design)西雅图办事处的一位互动设计师,苹果早期标志性电脑的米黄色外壳就出自该公司的手笔。与很多同事一样,他当时将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视为偶像。虽然拥有很多 iPhone 和 MacBook,但他却从来不买 Windows PC。</p>    <p>        不过,2010年 11 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专程到商场去研究一款搭载微软全新 Windows Phone 系统的三星手机。这款手机与众不同:尺寸各异的长方形在界面上栩栩如生,应用之间的切换也很流畅。“我心里一惊,那种感觉难以言表。”贝尔说。他把手机买 回了家,几分钟后,给在微软工作的朋友发了一条短信,询问那里是否招人。2011年 1 月,33岁的贝尔成了 Windows Phone 的设计主管,这令他的同事吃惊不已。“他们一致的反应是,‘他们根本没戏,别痴心妄想了。’”他回忆道。</p>    <p>        几年来,微软一直在努力改变像贝尔这样的人。从一开始,比尔·盖茨(Bill Gates)以技术为导向的理念便深深植根于微软,苹果还特意在“I’m a Mac/I’m a PC”广告中讽刺了老对手这种“中用不中看”的风格。微软亟需注入新的活力:随着 iPad 的崛起,消费者开始放弃笔记本,导致微软的消费软件业务面临阻力。截至 2011 年 12 月的 5 个季度中,Windows 业务收入有 4 个季度未达市场预期。</p>    <p>        在当今最热门的移动领域,情况更加糟糕。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Gartner 的数据,Window Phone 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不仅落后于苹果 iOS 和谷歌 Android,甚至还不及鲜为人知的三星 Bada。</p>    <p>        <strong>模式变革</strong></p>    <p>        IT 行业已经变成一个消费者驱动的行业,无论是为了赢得市场,还是仅仅为了生存,产品都必须在外型上下功夫,以期吸引消费者多看一眼。微软过去 5 年来已经将设计团队的规模扩大了一倍,达到 600 人。2008年还从耐克挖来了阿尔伯特特·沙姆(Albert Shum)担任 Windows Phone 设计总监。</p>    <p>        微软还重新思考了产品开发模式。微软首席设计师史蒂夫·卡尼寇(Steve Kaneko)说,工程师和高管向设计师让渡了更多权力。他们组成了小团队,并以“民主是优秀设计的敌人”为导向,定期交换团队,以便创意流通。“与五年 前相比,变化很大、很剧烈。”美国市场研究公司 Forrester Research 分析师萨拉·鲁特曼·艾普斯(Sarah Rotman Epps)说,“他们意识到设计是用户体验的绝对核心。”</p>    <p>        微软网罗设计人才的决心在 Metro 身上得以集中体现,这是一种与微软产品互动的全新方式,不仅包括 PC,还涵盖手机。<strong>这一设计受到了瑞士字体图形艺术,以及机场和路牌风格的影响。</strong>尽管很多软件产品都极力在数字世界中重现现实世界——例如苹果 iBook 应用的翻页方式——<strong>但 Metro 却采用了“仿现实主义”(faux realism)的风格</strong>:界面可以呈现各种彩色方块,用于显示天气和 非死book 更新等实时信息,触摸一下,就会变成全屏应用。<strong>很多微软坚持了数十年的设计元素都被抛弃了:没有边框,没有桌面,没有下拉式菜单,也没有关闭程序的那个“×”。</strong></p>    <p>        微软近年来在逐步将 Metro 推广到主流平台。2010年进入 Windows Phone,2011年又取代了传统的 Xbox 界面。本月早些时候,Lumia 900 手机的发布又将它的人气推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今年秋天,Windows 8 的发布还将把这一界面推广到 PC 和平板电脑的屏幕中。微软工业设计经理 Young Kim 表示,未来的硬件产品也将从 Metro 中借鉴一些元素,包括下一代 Xbox。在旧金山设计公司 NewDealDesign 首席设计师加迪·阿密特(Gadi Amit)看来,Metro 是微软迄今为止的最佳设计。“单纯从设计角度来看,的确超越了苹果。”他说。</p>    <p>        <strong>恰逢其时</strong></p>    <p>        微软对 Metro 的推广或许恰逢其时。其中一些元素其实已经在 Zune 中尝试过了,这款音乐播放器虽然市场反响不佳,但却备受赞誉,甚至获得了 2010 年“国际卓越设计金奖”(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Gold Award)。据阿密特透露,当 Zune 2006 年诞生时,大家都抗拒新创意,只是一味地追求 iPod。但时过境迁,苹果已经沦为街机,令很多用户产生了审美疲劳。</p>    <p>        但“微软因循守旧”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要改变,需要时间。不仅对消费者如此,专业设计师也不例外。“微软的设计从来都没有在学生的脑海中占据太高地位。”斯坦福大学设计项目总监比尔·博内特(Bill Burnett)说。他认为,<strong>Metro 表明“微软抓住了要点”,但他也补充道,学生仍然认为“微软是一家老套的公司,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任何微软产品。”</strong></p>    <p>        青蛙设计 CEO 马克·洛尔斯顿(Mark Rolston)认为,由于对传统界面进行了很大的颠覆,Metro 可能会令一些用户和软件开发者感到不适。“微软似乎被他们自己的美学理念束缚了。”他说。为了保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Metro 给予应用开发者的灵活度低于 iOS,以此统一软件风格。“这就像是乡村音乐,”洛尔斯顿说,稍作调整就会面目全非。</p>    <p>        微软的真正考验在于能否坚持这种转变。为了开发 Zune,微软从 MTV 等公司招募了设计师。但当这款产品发展遇阻后,该部门便被一分为二,员工也被分流到其他部门。微软在西雅图市中心设立了一个机密工作室,早期的平板电脑就 诞生于此。但 2010 年,微软却取消了这个项目,并解散了工作室。洛尔斯顿表示,微软应对挫折时未必总能得心应手。“如果市场说,‘嘿,我们喜欢新设计,但需要一些改变。’他 们会继续深化,还是重新设计?”(文/<a href="/misc/goto?guid=4958337447521209652" target="_blank">新浪科技</a>)</p>    <p align="center"><a target="_blank"><img alt="微软网罗设计人才 全面推广Metro界面"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75b75e1e3adbb4a9c9c9431a8e1a5630.jpg" width="550" height="308"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