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谈移动互联网产品

jopen 12年前
   <div id="news_body">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alt="微信之父张小龙谈移动互联网产品"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9693a2353964ba636fe55a56ae1ef4f2.jpg" width="473" height="356" /></p>     <blockquote>      <p>2012年 7 月 24 日下午 14:20---23:30,我应邀参加了《腾讯大讲堂》的特别讲座,由微信之父张小龙主讲《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张小龙的讲演长达 8 小时 20 分,是我此生参加过的最漫长讲座。腾讯为此开设 17 个分会场,同步直播讲座,参加者超过 1700 人。晚上 19:10分听众晚餐,20:30继续进行。恢复演讲时在线直播用户依然有 600 余人,加上分会场听众,总计有超过 800 人听完全程讲演。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可能是张小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做公开讲演,在公众面前讨论产品。在这次演讲中,他把自己 15 年来关于产品的所有经验和心得一次性全部公开,今后将不再做类似公开课。</p>     </blockquote>     <p>        这一讲座受到腾讯保密协定约束,因此其中令人惊叹的新产品特性演示不可以对外公开。同时,腾讯大讲堂举办的这一公开课的目标群体是腾讯两万余员 工中的产品经理,其中涉及大量腾讯公司业务也不宜对外公开。因此,作为唯一的受邀外界自媒体,我只能根据授权部分内容进行阐述。因此,腾讯相关人士请先阅 读下一段落的内容:</p>     <p>        作为腾讯前员工,我清楚地知道这一课程的全部视频和 PPT 资料都储存于腾讯 KM 平台,请务必在阅读本文前完整浏览一次 8 小时 20 分的视频资料。张小龙关于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全部思考和分析,都在这 8 小时 20 分的视频之内。其中,所有内容都来自张小龙业余时间用手机记录下来的产品心法 300 余条。经过精炼和分类之后,形成了长达 180 余页的 PPT 文档。这是最原始,也是最真实的素材,完整记录了一个产品经理的个人思考和感悟。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前后文逻辑背反抵触之处,很容易地看到一个真实的 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纠结。它很清晰地给予以下启示:</p>     <p>        1、  一个亿级用户的产品经理,无需做到透彻思考人性和产品的所有方面,得出定性结论,但依然可以做出成功的产品。</p>     <p>        2、  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把它们作为整体一并接受下来,彻底去除其中的相对性,丝毫不会觉得其中的矛盾和冲突之处。</p>     <p>        因此,我的体系化阐释和原文相比,完全落到了下乘。阐释只是为了便于受众接受和理解,但是永远无法和原文素材相提并论。因为实际操作的产品经理 在实践中,并未受到任何体系化阐释的指导和影响。相反的,这种阐释很可能成为个人理解的障碍。以下内容和张小龙的 PPT 内容并非一一对应,完全基于我个人对张小龙的认知和理解衍生而成。请在完整浏览视频资料之后,再行继续阅读本文:</p>     <p>        <strong>一、微信的演化</strong></p>     <p>        2010年 11 月 19 日 23 时 58 分,张小龙在腾讯微博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p>     <p>        我对 iPhone5 的唯一期待是,像 iPad (3G)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这样,我少了电话费,但你可以用 kik 跟我短信,用 google voice 跟我通话,用 facetime 跟我视频。</p>     <p>        (<a href="/misc/goto?guid=4958349215489256094">http://t.qq.com/p/t/2509031165724</a>)</p>     <p>        第二天,2010年 11 月 20 日,腾讯微信正式立项。一年零 8 个月之后的 2012 年 7 月,随着微信4.2版本的发布,可以看到那一晚张小龙关于 iPhone5 的所有狂想都在微信上得以实现。而就在此时此刻,张小龙都未必意识到一个简单的念头会在一年多之后如此深切地影响到一亿多用户;意识到一个普通用户此时此 刻,仅凭一台 iTouch 和网络就可以完全改变以往有电话相随的生活。 </p>     <p>        产品经理之美就体现在这里。</p>     <p>        微信1.0版的诞生是完全出自纯粹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考虑,立项后 2 个月,微信1.0版的释出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 KiK 的启示---在新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必将出现相应的移动通讯工具。KiK 是一种免费短信,它很可能成为 QQ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强大竞争对手。因此,从战略角度分析,腾讯必须开发一款移动通讯工具,这就是微信诞生的缘起。</p>     <p>        尽管开发速度惊人,从立项到产品上线仅仅经过了 2 个月。但是微信1.0的免费模式在中国并不受欢迎。和欧美不同,中国运营商提供了丰富的套餐服务,正常用户每个月的包月短信根本消费不完。以省短信费为卖点的类 KiK 产品,在中国完全没有出路。 </p>     <p>        微信1.2版迅速转向了图片分享。从理性的角度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必然是一个图片为王的时代。人们在有限的载体上没有耐心进行深度阅读,对图 片的消费量会达到一个空前的程度。于是,微信1.2的主体功能变成了图片分享。然而市场对此反应冷淡,数据冷酷地证明了用户对手机图片分享没有兴趣,根本 无法构成一种基本需求。</p>     <p>        微信2.0的推出是微信团队在极短时间内的第三次试错。免费短信在利益上毫无吸引力,图片分享市场并不认可,产生内容的门槛远比预计要高。从用 户在手机上输入内容的便利性出发,微信2.0将产品重心完全投入了语音通讯工具。作为一种重要指标,新浪微博每分钟出现一条关于微信的搜索结果,确立了微 信2.0快速流行和传播的基调。</p>     <p>        微信3.0是教科书式的经典产品开发节奏教程。当时,微信的竞争对手米聊拥有先发优势。米聊的产品经理甚至预判微信3.0的新功能是抄袭米聊的 涂鸦功能。但是,微信此时已经初步明确了产品方向,没有做涂鸦功能,而是依托用户基础,提供了“查看附近的人”和“视频”功能。“查看附近的人”成为微信 的爆发点,从此微信开始使用 QQ 邮箱和腾讯自身资源,进行强推广,用户突破 2000 万人大关,产品日新增用户以数十万量级增长,确立对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p>     <p>        当用户超过一亿之后,微信4.0推出“朋友圈”,建立手机上的熟人社交圈,开放 API 接口打造移动社交平台。微信4.2推出视频通话功能,彻底封闭手机通讯工具上的任何其它可能。从此,微信确立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方式的产品地位。未来一 系列新功能的演进,都将围绕这一核心价值进行。任何试图以节省电话费、短信费作为竞争卖点的产品,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竞争的可能。因为微信提供的已经不再 是单纯的通讯服务,而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除非竞品能够提供一种更为便利和流行的模式,否则无法构成竞争关系。</p>     <p>        <strong>二、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方法论</strong></p>     <p>        手机作为一种联系工具,天然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群而非个人。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主要任务是服务人群,主要工作是研究人类群落的行为模式。用产品为人群提供服务,并且要预判人群卷入之后行为模式的变化。</p>     <p>        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人类群落也处于演进过程中。早期人类是村落人群模式,村落中的每个人认识每个人,人际关系以非常实际的亲戚关系和职业关系 为纽带。现代人类是社会化人群模式,人群数目极大增长,人际关系依托于抽象的社会生产关系:契约、合同、雇佣关系。。。。。。产品经理曾经是村落里的铁 匠,他认识每个村民,每个村民也认识他。而在今天,产品经理完全退居幕后,他不可能认识每一个用户,用户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p>     <p>        因此,产品经理在方法论上存在着各种选择:他可以提供某种基于熟人群落的旧式服务,以增进熟人群落的情感为产品目的;他也可以提供某种基于大数 人群的新式基础服务,以便于人们彼此认识,协调工作,从自利为基础的无序活动中自组织处有序活动;或者,他也可以提供某种中间类型的产品,帮助人们平滑度 过两种人群模式,减少由于变化而产生的阵痛。</p>     <p>        但是,产品经理的主流应该是服务于未来。先于人众接触新技术新知识,并把这种认知转化为产品,利用产品提供现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人群。尽一切可能,降低学习成本,利用人类的本能设计产品,使得人群得以顺利“滑入”新的产品使用场景。 </p>     <p>        在所有这一切之上,产品经理的目标应该是实现社会美和善和总量。 </p>     <p>        <strong>三、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的素养</strong></p>     <p>        1、  敏锐感知潮流变化。移动互联网产品会从相对匮乏时代进入相对富足时代,用户可以选择的产品会随时日流逝而日渐增加,产品终将成为一种时尚业。产品经理若是沉溺于各种新鲜玩意儿之中,追逐新奇,很可能错过真实的时代潮流,无法把握人群的真实需求。</p>     <p>        2、  放弃理性思维。移动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变化极快,传统的分析用户,调研市场,制定产品三年规划,在新的时代里已经落伍。人类群落本身也在迁移演变,产品经理更应该依靠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和分析,把握用户需求。产品经理永远都应该是文艺青年,而非理性青年。</p>     <p>        3、  海量的实践。尽管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没有任何人可以自称是领域内的专家。但是,这不意味着存在天降天才的可能。《异类》中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同样适用于产品经理。他们需要超过千次的产品实践,才能称得上是了解产品设计,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p>     <p>        4、  博而不专的积累。美术、音乐、阅读、摄影、旅游等等文艺行为貌似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合格的产品经理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以此才能了解和认识大数量 的人群,理解时代的审美,让自己的所思所感符合普通用户的思维范式。以此为基础,设计的产品才不会脱离人群。</p>     <p>        5、  负责的态度。拥有合适的方法论和合适的素养,成功的产品经理还应该有对自己和产品负责的态度,唯其如此,产品经理才能足够偏执,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抵挡住来自上级和绩效考核的压力,按照自己的意志不变形、不妥协地执行产品策划。</p>     <p>        <strong>四、移动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原则</strong></p>     <p>        1、  绝不考虑 Web 形态,一切考虑都基于 APP。</p>     <p>        2、  产品优先级:</p>     <p>        (1)有趣高于功能,产品必须有趣,必须 Cool,才可能形成传播和口碑。</p>     <p>        (2)功能高于交互,明确的功能满足明确的需求,用户不会在意炫酷交互效果。</p>     <p>        (3)交互高于 UI。便捷、快速的交互设计为先,围绕具体功能实现 UI,而非有优质 UI 方案为此专门设立一个功能。</p>     <p>        3、  聚焦:一个 APP 只做一件事情,一个大而全的 APP 意味着全面的平庸。</p>     <p>        4、  永远一维化:让用户在一个维度里解决具体的问题,推ter 的 Timeline 就是一个好的范例。而类似 非死book、Path 那样的滑出式菜单则是一个灾难,因为这使得产品拥有两个维度,加大了用户理解的困难。</p>     <p>        5、  保持主干清晰,枝干适度。产品的主要功能架构是产品的骨骼,它应该尽量保持简单、明了,不可以轻易变更,让用户无所适从。次要功能丰富主干,不可以喧宾夺主,尽量隐藏起来,而不要放在一级页面。</p>     <p>        6、  不要让用户选择。同一个页面之内,有多个入口;同一个功能,有多个实现方式;同一个界面,有多个展示方式。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痛苦而非享受,因为他们只会因此而感觉到困惑和恐惧。用户宁可采取重复操作漫长而固定的操作路径,也不愿意使用多变的快捷方式。</p>     <p>        7、  隐藏技术,永远展现简单的、人性化的、符合人类直觉的界面。开发不可以为了炫技而展示功能,产品不可以为了炫耀而功能堆砌。</p>     <p>        8、  拒绝个性化。除了依靠设计特色而立身的 APP,换肤一类的个性化设计,除了让产品经理幻觉自己做了许多工作而自我满足之外,没有任何价值。它只能证明产品经理对自己的产品不自信,因为自信的产 品经理凭借默认皮肤就可以满足用户。延伸开去,一个好的产品,其功能应该满足全球用户需求,无需为地区做特别定制化。</p>     <p>        9、  产品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性中的贪嗔痴,这是用户的痛点。能把握住之后,产品经理应该超越其上,用产品帮助人们得以解脱。</p>     <p>        10、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不去迎合上司,不去讨好用户,不去取悦自己。</p>     <p>        11、 分类!分类!分类!这是产品经理在确定产品主要功能构架之后,唯一应该为用户做的事情。分类无助于降低产品使用的难度,但是可以帮助用户认知产品和周边的世界。</p>     <p>        12、永远围绕功能而做设计,永远不要倒过来做这件事情。</p>     <p>        13、 一个产品的基本功能不受用户认可,做加法也无济于事。</p>     <p>        14、  想不清楚一个功能点之前,宁可不做。</p>     <p>        15、千万不要让用户在产品里“管理”什么。</p>     <p>        <strong>五、“自然流”的设计思路</strong></p>     <p>        好的产品应该隐藏产品经理的个人意图,用户仅仅凭借直觉和经验就可以顺利使用,以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坏的产品提供产品说明书,其恶劣程度和 Tip 和文字说明数量正相关。为此,好的产品经理可以和用户之间平等对话,无需刻意谄媚、恶意卖萌,产品本身就会说话。</p>     <p>        自然流的产品,它本身就可以可用户交流。针对用户的任意一个动作,给出唯一的、清晰的反馈,并且能让用户没有任何偏差地接受。它没有人造物的冰 冷生硬,而有一种温暖的人性存在。例如在 IOS 中微信朋友圈里的评论按钮,按下之后弹出“赞”和“评论”弹窗。这一弹窗快速向左滑动,然后像碰到什么东西一样快速向右反弹一个很小的距离,然后才最终停 下来。用户可能根本未能意识到这一微小的停顿,但是在潜意识里,他们会感受到这个弹窗并非全然的人造物。因为根据生活经验,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从运动 直接变到绝对静止。</p>     <p>        绝对不要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产品经理的伟大和聪慧,产品经理应该完全隐没在产品之中。用户应该可以不假思索地上手,按照设计意图行 事,从中获得既定的正向反馈。这一切应该自然而然地发生,用户感觉似乎产品天生就应该这样使用,从产品还未出现之前很久就应该如此。好的产品不会强调自己 存在于世界之上,它只是努力地、毫无痕迹地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p>     <p>        做自然流的产品,必然会在美学上倾向于简单,反逻辑。产品经理必然的选择是做减法,在诸多功能中选取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在诸多特性中选取 最符合直觉的一项,于是产品也就拥有了优雅和简洁,让人难以忘怀。极简和极自然,使得模仿无法存在,因为没有人可以造出更好的体验来。</p>     <p>        <strong>六、思考题</strong></p>     <p>        1、  为什么微信的对话界面中,是针对信息长按弹出删除,而不是在页面左上角放“编辑”键,点击进入编辑删除?</p>     <p>        2、  为什么微信朋友圈不做分组功能?</p>     <p>        3、  为什么微信视频对话,不可以直接发起,也没有通知声?</p>     <p>        <strong>七、结语</strong></p>     <p>        我所说的,都是错的。</p>     <p>        ---张小龙</p>     <div id="come_from">     来自:      <a id="link_source2" href="/misc/goto?guid=4958349216290169659" target="_blank">www.hecaitou.com</a>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