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把信息存储在内存和磁盘上,磁盘扫描,即物理I/O,与内存访问比较起来,一般要花更多的时间。而且物理I/O还会增加CPU资源的请求,如设备驱动的路径长度,操作系统event schedulers,所以,在内存里访问数据比从磁盘访问数据更能满足性能的需要。性能调整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尽可能的减少物理 I/O的开销。 所以,适当的设置Oracle各内存组件大小和有效的利用他们,可以非常大的提高数据库的性能(综合考虑SGA组件大小,PGA组件大小,操作系统需要的内存大小,其他程序需要的内存大小),Oracle内存优化,是一个重复尝试、观察的过程
50种方法巧妙优化你的SQLServer数据库查询速度慢的原因很多,常见如下几种:1、没有索引或者没有用到索引(这是查询慢最常见的问题,是程序设计的缺陷) 2、I/O吞吐量小,形成了瓶颈效应。 3、没有创建计算列导致查询不优化。 4、内存不足 5、网络速度慢 6、查询出的数据量过大(可以采用多次查询,其他的方法降低数据量)7、锁或者死锁(这也是查询慢最常见的问题,是程序设计的缺陷) 8、sp_lock,sp_who,活动的用户查看,原因是读写竞争资源。
什么是事务?如何Oracle使用事务。在Java中使用事务。什么是锁?演示更新丢失的问题。锁的分类。阻塞与死锁。深入浅出Oracle主讲:邹振兴什么是事务什么是事务?事务是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能保证在事务内的DML(数据操作语句)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单元进行执行。
Oracle数据是当前主流数据当中功能最强大,速度最快,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一款产品。在工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S1数据库主要学使用,S2数据库主要学业务逻辑,Y2数据库主要学习优化查询速度。整个课程将分为二个部分,前4次课讲解Oracle数据库的基本应用(权限、建表、增、删、查、改),后4次课讲解Oracle的高级应用(事务、索引、视图、触发器、过程)。
为总结我中心开放系统建设的成果,加强开放系统平台建设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我们梳理了开放系统平台基础设施设计的相关文档,并进行了深化、细化,力求结合实际的设计、实施工作,对设计、实施起到规范、指导作用。 本指南主要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进行阐述,相关章节也按此思路编写。作为一个设计者,首先要了解产品可实现的部署模式,如何选择部署模式,其次要考虑设计涉及到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数据库的设计等;为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对程序开发提出了的要求。 在界线的划分上,基础产品只涉及本产品的设计,上层应用产品对基础产品的需求放在应用产品中,例如,ORACLE部署对AIX的要求,放在ORACLE设计指导中。 在编写过程中,特别关注可操作性,不仅仅是要求,而是提出建议,尽量覆盖设计工作中涉及的工作要点。本指南中参数建议值是对系统设计时的指导,是合理的经验值,但由于应用系统的复杂性,每个系统有自己的特点,建议按建议值进行系统的初始配置,在压力测试和系统上线后根据实际需要做相应的调整。附件中列出了ERP/CLPM/CCBSBS/EBANK四个系统的oracle数据库配置参数以及相应的AIX、HP系统配置参数,作为系统设计的参考。
大家在應用ORACLE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很多看起來不難的問題, 特別對新手來說, 今天我簡單把它總結一下, 發布給大家,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和大家一起探討, 共同進步! 對ORACLE高手來說是不用看的.
F.1字符函数——返回字符值这些函数全都接收的是字符族类型的参数(CHR除外)并且返回字符值.除了特别说明的之外,这些函数大部分返回VARCHAR2类型的数值.字符函数的返回类型所受的限制和基本数据库类型所受的限制是相同的,比如:VARCHAR2数值被限制为2000字符(ORACLE8中为4000字符),而CHAR数值被限制为255字符(在ORACLE8中是2000).当在过程性语句中使用时,它们可以被赋值给VARCHAR2或者CHAR类型的PL/SQL变量。
ORACLE深入 第一章ORACLE DBA常用语句和脚本(1), Oracle 9i & 10g编程艺术-深入数据库体系结构 ,Oracle性能究极优化 ,ORACLE SQL性能优化系列
mysql导入导出.sql文件备份还原数据库步骤。
该部分经验主要是在首都国际机场,海口梅兰国际机场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得到的。环境是使用IBM s80机器,AIX4.3操作系统,4G内存,DB2数据库(UDB 7.2版本), 存储设备是EMC磁盘阵列,12对硬盘,做RAID 1,即可用12个硬盘,每个36G。其中4个被用做bcv(也是一个镜像系统,和工作库中的数据一模一样,可以用于快速创建一个和工作环境一样的开发环境。具体不是很懂)。实际可用8个物理硬盘,每个划为4个9G盘。 与DB2 Administration Client对称. 一个DB2数据库如果需要远端的管理, 就需要在有DB2数据库的机器上有管理服务进程以接收远端的管理客户进程的请求. 一般来讲, 一个在R/6000上的DB2, 由于AIX一般无图形界面, 最好在局域网内有一台有图形界面的机器(例如装有Win 98或Win NT)来对其进行远程管理. 因为用带图形界面的DB2控制中心, 可以很方便的查看DB2的状态, 详细形象的监控DB2的性能, 对DB2的配置参数进行精确的调整, 而这些都是用DB2的命令行难以实现的. 控制中心提供的Smart Guide功能, 更可以让数据库管理员不用关心数据库内部实现的细节, 而对数据库进行较精确的调整.
一个大型数据库的迁移过程中,一般只会有很短的停机时间,对于DBA来说,压力可想而之。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个缩短停机时间的好方法,详细内容请参考下文。注:本文中的示例适用于同平台、同版本数据库的迁移。解决方法如下:在工作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热备份,应用归档恢复数据库到一致的状态,这时数据库可以被只读(readonly)打开。然后我们可以继续应用归档来进行恢复,最后只需要短时间的停机,复制原数据库中的在线日志及归档日志、控制文件到新库中进行恢复,这时只需要极短的时间就可完成恢复。这个方法可以极大缩短割接时间。
当我们使用一个数据库时,总希望数据库的内容是可靠的、正确的,但由于计算机系统的故障(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网络故障、进程故障和系统故障)影响数据库系统的操作,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甚至破坏数据库,使数据库中全部或部分数据丢失。因此当发生上述故障后,希望能重构这个完整的数据库,该处理称为数据库恢复。恢复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复原(Restore)与恢复(Restore)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