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12月之后的一年之内,Docker镜像的下载量从6千7百万上升到12亿。很显然,使用容器进行应用开发和部署已经成为了最流行的方式。最近的研究显示,使用Docker的企业中,有40%已经运用在了
回顾 2015,Docker 社区创建了很多项目,丰富了开发者的体验。虽然在众多优秀的贡献中进行评选很难,但是下面 10 个酷炫工具 最值得 在我们使用 Docker 的过程中去了解。 1.容器迁移工具
Docker在1.9版本中引入了一整套的自定义网络命令和跨主机网络支持。这是libnetwork项目从Docker的主仓库抽离之后的一次重大变化。不论你是否已经注意到了,Docker的网络新特性即将对用户的习惯产生十分明显的改变。
【编者的话】这篇翻译文章从两个部分来探讨LXC,LXC和Docker的容器托管,以及轻便的容器技术将取代虚拟技术的可能性。LXC有可能会改变我们如何运行和缩放应用程序。Dr.Rami Rosen 做过
经常听到很多企业说,我们还没用Docker,还在观望中,以后会用的。其实Docker通过将近三年的发展,它已经成熟了,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未来普及是必然趋势,使用还是要趁早才好。所以还
weblogic-docker 上下载 Developer ZIP Distro Dockerfile 。 开始使用WebLogic 12.1.3,Java EE 7,Maven和 Docker 现在让我们
torrent-docker实现使用BitTorrent远程实时启动docker images。 Docker images 很大,一个简单的 hello world node 应用就轻松占用 >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loggly管理Docker日志。 Docker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分布式应用中。由于Docker 容器可以隔离依赖并简化应用维护,因此成千上万的企业正在使用Docker来缩短他们的发布周期并实现持续交付。Loggly
我们爱docker,并把它用于生产环境中。下面是一些提示和技巧,希望能对已经熟悉docker基础的每一位提供帮助。 CLI(Command-line interface) 规整 docker ps
Docker 是 2014 年最为火爆的技术之一,几乎所有的程序员都听说过它。Docker 是一种“轻量级”容器技术,它几乎动摇了传统虚拟化技术的地位,现在国内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逐步使用 Docker
原文地址: http://blog.thoward37.me/articles/where-are-docker-images-stored/ 翻译:刘斌( http://liubin.org/ )
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宣布您能使用阿里云ECS部署Docker容器应用了。您能在ECS上把应用打包成Docker镜像、运行Docker容器,从我们提供的镜像库中快速下载官方镜像,或者部署自己的私有镜像库,并和伙伴们分享和协作。
本文是 Docker入门教程第三章-DockerFile 的进阶篇,作者主要介绍了缓存、标签、端口以及CMD与ENTRYPOINT的最佳用法,并通过案例分析了注意事项,比如我们应该使用常用且不变的Do
DockOne的肖远昊组织翻译了Docker官方的Maintainer文档,以便让大家更好的了解Docker的组织架构。官方的 Maintainer文档看起来比较乱,所以我们也调整了格式。官方文档之所
目录: 1、基于docker官方的jenkins镜像启动容器 2、使用源码构建jenkins镜像并运行容器 3、使用csphere产品对容器、镜像、主机进行管理 docker近两年很火,最近在
当你在一台主机上成功运行Docker容器后,信心满满地打算将其扩展到多台主机时,却发现前面的尝试只相当于写了个Hello World的入门程序,多主机的网络设置成了下一道门槛。在你尝试各种方案时不妨先
编写DockerFile生成镜像, 把mongodb集群,包含分片与副本集 部署到Docker容器中 环境 Docker version 1.6.2 mongodb 3.0.4 第一步 编写Dockerfile并生成镜像
自动构建系统是从美团的自动部署系统发展出来的一个新功能。每当开发人员提交代码到仓库后,系统会自动根据开发人员定制的构建配置,启动新的Docker 容器,在其中对源代码进行构建(build),包括编译(如Java、C++和Go)、预处理(如
Docker已迅速成为本人最喜欢的基础工具之一,以便构建可重复软件产品,从而带来尽可能静态的服务器环境。 我在本文中将概述我在使用Docker的过程中开始反复出现的几种模式。我不指望它
原文 http://dockone.io/article/468 对于docker主流的应用场景:持续集成和持续部署(CI/CD)大家也许并不陌生.这篇文章从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如何利用各种云平台构建属于自己的CI/CD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