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米在B端市场寻求认同的过程,也是建立自我的故事。 2015 年底,小米探索互联网变现的初期,商业化团队逐渐有外部成员加入。那些过往熟悉的品牌商客户,面对他们兴奋的介绍,一脸不解,“小米做广告?在哪里投放?怎么做?”
1. 指尖上的网民, 央视市场研究最新出炉, 2014年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 2. (本页无文本内容) 3. (本页无文本内容) 4. (本页无文本内容) 5. (本页无文本内容) 6. (本页无文本内容)
我们身处“互联网 + ”的时代,我们应成为“互联网 + ”的企业。“互联网 + ”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延伸发展已成为各界意图发力的核心领域,向互联网转型成为风口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何在这场暴风
互联网时代前端"手工艺人"的 百宝箱 武林高手都有几件称手的兵器, 更别提手中无剑, 心中也无剑的世外高人了. 软件开发者做为新时代的"手工艺人", 当然也需要自己称手的 工具 来改变这个世界
Mozilla,一个也许算不上巨头的互联网公司,却赚得了不少好感——21世纪初,Mozilla 的 Firefox 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当时微软的 IE 是一个落伍的浏览器;更别说 Firefox 前身就
6月14日,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非营利国际组织ICANN称,其在新通用顶级域名的全球申请名单中,共收到1930个新顶级的申请。ICANN由此大赚特赚,仅此一役,就将约3.6亿美元吸入囊中。但
人福哈德-曼基奥(Farhad Manjoo)日前发表评论文章总结了“Google Reader之死”为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启示。曼基奥认为,我们在今后选择常用软件的同时,不应当仅仅关注软件的功能设计,更要重视其背后是否拥有
Baow 是一个在 Firefox 浏览器当中使用的互联网资源管理器工具,可以用来保存和组织网页、图片、文件等等内容,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用来编写网页格式的文档,然后通过基于Python 语言的 Sphinx
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过去两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急剧上升,但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仅为27%。也就是说,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没到,现在还是功能机的时代。 智能手机的渗透率有很大的地区差异。在3G 网络覆盖范围广、
匿名项目 Tor 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开源工具 去曝光互联网审查 。 Tor 开发者 Arturo Filasto 和 Jacob Appelbaum 正在开发 OONI-probe ,全称是网络干扰公共天文台(Open
月《程序员》封面报道,我们分别从身份认证、数据库安全、中间平台、终端用户、云计算等几个角度为大家剖析安全所涉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之前的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最早的户籍造册,到今天的 2 代身份证或社会保险号
凯文凯利被称为互联网的“预言帝”,他在 1994 年出版的书《失控》中就预见到了今天的云计算、敏捷开发、网络社区、虚拟现实等。马化腾的 QQ 则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他也被称为中国的“产品帝”。
,其可谓是互联网上最可怕的搜索引擎。 与谷歌不同的是,Shodan不是在网上搜索网址,而是直接进入互联网的背后通道。Shodan可以说是一款“黑暗”谷歌,一刻不停的在寻找着所有和互联网关联的服务
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深受现有路由协议的影响,主要 ISP 的全球延迟大于 120 毫秒。 荷兰 Eindhoven 理工大学网络工程教授 Antonio Liotta 认为, 基于包交换的互联网应该被更智能的系统所取代
套用一句滥觞之语,当我们在谈入口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互联网入口,即链接人与信息的一个通道, 在短暂的互联网时代,一批一批的互联网人前仆后继地构建着自己理解的通道,妄想控制人们访问互联网的路径,最后获取价值。有人妄想拆掉别人的通道推到重
为象征,这种文化,被称为“图腾”。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动物以另一种方式为人们所崇拜,喜爱——便是如今的 logo 文化。应运兴起的互联网文化,使得灭迹良久的图腾精神再次复燃,依稀看到希望的曙光。 1. 百度:熊猫的掌印 百度
昨日,我在 QQ 上和某互联网企业员工谈一些合作,谈的正酣,对方忽然来了一句“我们公司的午休时间到了,下午再聊”,然后就下线了。这种感觉,对我来说就好像吃鱼时,被 鱼刺卡住却不得取下一般难受,一时怔住
在邮件中,蝉 3301 是这样解释的,“你们都在思考我们到底是什么人,因此我们现在告诉你。我们是一个互联网组织。我们没有名字。我们没有标志。我们没有会员名单。我们是一些 证明了自己的个人,正如你们一样,我
如果你近期遭遇互联网连接问题,不用气恼,因为不只你一人遭遇该问题。 原因是边界网关路由协议(以下简称“BGP”)的路由表变得过于庞大,以致于一些旧的路由器无法承受,从而导致互联网连接不稳定。
关于如何去微创新,这又是一个很深的问题,推荐大家阅读两本书:《微创新:5 种微小改变创造伟大产品》,《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自: www.jian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