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导致了某些科技圈子里技术最牛逼的人在搞行政,而技术很一般的人在做科研?

关注者
468
被浏览
87,402

33 个回答

我又回顾了下这个问题,发现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别扭,通常情况下“科技圈子” “技术” “行政” “科研” 这四个词是不会一起出现的。常见的组合是:

学术界分搞行政和做科研,评价科研人员是指学术水平,科研水平。

科技公司是做管理和搞研发,评价工程师是技术水平,设计能力。

我的回答是针对按照科技公司的研发系统,特别是IT互联网公司,来回答的。

====================================================================

这是个好问题。

要承认,在我所处的IT业,研发部门的确普遍存在技术一般的人在做开发,而技术最好的人在做管理的现象。

但是,我们要仔细研究才发现,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项目规模已经比较大的时候,研发队伍的规模一般也在20人以上,而且项目规模研发人数越大越明显。通常项目在最初的时候却不是这样的,比如互联网项目一般一开始都不会拉一个很大的队伍,不会有宏大完整的规划,而是2-3个工程师,1个产品就开始做了,如果成功了才会扩大规模。那开始个几个人通常技术还是不错,至少其中一个比较强,而且那时候没什么管理工作,大家还都是埋头做技术研发。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项目规模大了牛逼的技术人员就要去做行政管理工作呢?

这是一个在考虑成本效率以及风险后,结合目前现实情况而做出的选择。

让我来推导一下这个过程。

首先,要承认,管理是必要的,尤其是团队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妄想开发人员都自觉自我管理是不现实的。项目和团队有很多事要管的,项目任务要有人分配,进度要有人监督,质量要有人控制,外部资源要有人去协调,团队绩效要有人去评估,人员招聘要有人去做,团队建设要有人去操办。

然后,问题就是谁来做管理呢。有两个选择,一是找个专职的管理人员,二是让研发的核心技术骨干来兼任。

第一个选择在现实中是有问题的,专职的管理人员必然是技术很差甚至完全不懂的,否则不就又成了技术牛逼做管理了吗。这就形成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导致的问题就是效率极其低下,沟通成本很高,而且还会导致研发人员情绪上的抵触,关于外行领导内行的吐槽我们也听过不少了吧。有的团队就再弄个专职的技术管理,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这等于管理人员的成本翻倍,而且是每个层级都翻倍,然后形成人事技术双线管理,导致沟通成本进一步上升。有的公司更是把项目管理再分出来,形成管人,管事,管技术的分离,这是我们在那些恐龙级的跨国大企业里常见的现象。这种选择的问题就是牺牲效率和成本,换来的是技术人员更专注技术,其实还有一点好处就是低风险。

第二个选择,和管人管事管技术三权分立不同,核心技术骨干集三权于一身,效率自然是高得没得说,团队氛围也会比较好,至少研发人员对比自己技术强的人还是比较服气的。当然这个技术牛逼的人做技术的时间就被极大压缩的,他可能只能做点核心开发,或者培训指导下其他人了,管理的琐事占去了大部分精力。最重要的问题来了,风险,上一段说道第一个选择是低风险的,这第二个选择就是高风险的,这个风险是对公司来说的。整个团队过于依仗一个人了,这个人懂技术而且很强,能管事会做人,这是分分钟要拿风投自己出去单干的节奏啊。而且这个队伍是他带的,技术威望,人格魅力都是有的,搞不好整只队伍都拉走呢。这种事在IT业是屡见不鲜的。

总的来说,没有完美方案,我们只能在成本,效率,风险中做权衡。大企业选择了低风险、低效率、高成本,而中小企业选择了低成本、高效率、高风险。大企业会通过完善流程提高人员素养的方式来抵消一部分低效率问题,而中小企业会通过期权股份挽留核心骨干来抑制风险。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竞争激烈的行业,比如IT、互联网,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他们无疑更倾向于方案二。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科研的?

或许你以为是这样

又或者是这样

但其实科研的时候往往是这样

(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一点也不夸张,我上学时候实验室挨着土木的一个实验室,他们门口有一大堆沙子,每天看他们实验室日常就是把沙子铲成堆又摊开,有时候拌水泥有时候就真的是搬砖头了。

而我们实验室也算是出了不少成果,不少项目在国内基本上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但是这些牛逼闪闪,看上去领先同行的高大上的技术是怎么来的?我们并不是像爱因斯坦一样拍拍脑袋“biu的一下一个光子射出去了,然后我sou的一下追上去会怎么样。”也不是像费马一样坐在图书馆里喝着咖啡就写下“我已经有了一个绝妙的证明,可惜这个书边空白太小我写不下。”

在已有现成实验台的情况下,为了支撑老师的一个绝妙想法,我们需要做的工作有,画图纸,骑自行车到五道口买材料,送学校小作坊加工,找特种车辆运送实验原料,拉数据线,给小作坊师傅递烟求加班等等。在前期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我每做一个钟头的实验,还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焊热电偶,再花费一整天的时间把两米长的合金管切成5cm一段用精密天平称重,至于数据处理神马的,一晚上一晚上加加班也就出来了。至于把比头发丝还细的金属丝穿到一种碰到以后会奇痒无比的玻璃布套管里面做成热电偶的活,还好做十几组实验才需要干一次。

这是在实验进展顺利的情况下,如果出现故障,我们甚至要做的事情还包括灭火(是的你没有看错,直径半米多的火团其实灭火器一喷就灭),水管工(在横跨5间房子的管路里面找出堵塞的一段)……

我实验室另外一个同学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早上去实验室把一个压力容器加热到二百度,然后自然冷却,每十度记一次数,晚上把白天记的数一处理,感叹一声,“妈的又断了,今天又白做一天。”他实验用的是极细的铂铑合金测温,吹口气就断了(真的,我试过,他说我没信一口气把他装了一天的热线吹断了……)而扣上试验件以后断没断就看不到了,只能做一天看数据……

诸如此类的科研工作,你觉得交给大牛做是合理还是交给我这种学渣做资源分配合理?

我们实验室的老板确实非常牛,同时指导四个以上的课题组,每周固定和我们组只有半天见面时间,但是这半天他就能对我们每个人前进的方向做出指导,对我们搬砖一周得出的失败数据他瞬间就能想到解决的方法或者解决的思路。

作为一个学渣,支持我干了这么几年科研的一段话是我导师转发给我的邮件里面看到的。大意如下:

现在这个时代的科学研究,已经不是当年一个个天才单枪匹马干出诺贝尔的时代了。再炫丽的个人天赋都不足以替代强大科研团队的集体工作,所以,那些资质并不是十分出色的研究生也无需沮丧。现在90%以上的科研工作都是低创造性的重复性工作,需要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有极强专业背景的人才来完成。或许你们的天赋决定你一生都无法取得惊天动地的开创性成果,但是你的工作却是那完成那10%突破的天才们不可或缺的。

题主或许认为,大牛们轻易不上实验一线,给大家开开会讲两句话都是在搞行政工作,而实验室里热火朝天的小伙伴们资质平平搞得却是实打实的科研工作。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大牛开会的那几句话,往往就是那10%突破性的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