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抄袭

后续:大家都抄袭,为什么小米被骂的最凶?

Vicky Xiao

发布于 2014年7月9日

在之前的文章《中国的抄袭者们正在伤害“硬件复兴”》里,尽管有提到三家中国公司都推出了类Pressy的产品(快按钮、360和小米),而且都获得了不少的订单,但是,正如我提到的,在国际上,小米承担了最多的骂名。

大部分海外媒体关于此事的报道,都只提到了小米,而小米副总裁、原Google高管Hugo Barra,在Google+上发表的一条关于征集米键英文名的消息,更是收到了不少激烈的批评评论。

一个名为Felix Homann的网友甚至直接留言说,“既然没有证据表示你是和Pressy一起合作,那我只能忍不住说一句:真可耻!(Shame on you)!”

在这件事情上,小米也许是委屈的,他们也许就是基于国内公司惯于“微创新”的传统,看到好的创意,就自己拿来做了一个,而这么做的,还不止自己一家,为什么所有的批评都冲自己而来?

正如我之前在文章里写的,小米已经在国际化的路上走的比较远,也算是中国公司里比较成功的,尤其在Hugo Barra已经给小米带去了魔力、让它成为“一位前Google大牛工作的公司”的情况下。这样的公司,在硅谷人的眼里,不会差到哪里去;另外,作为一家后起之秀,小米已经给人们留下了“它和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不一样、而和硅谷公司非常相似”的印象。就是这么简单的一种逻辑,让小米轻松地摆脱了中国公司最难洗脱的“廉价”、“山寨”的偏见。

所以,当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所有人的矛头都指向了小米: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家开始受人尊敬的公司在做这样的事?

比如,一位硬件创业者对这件事的评价就是,“我没有想到,做这件事的,会是小米这样的公司。” 而几乎一模一样的话,也从Pressy的创始人Nimrod Back的口中说出。他说,“我没想到会是小米这样的一家公司来抄袭我们。他们做了那么多的手机,为什么还要来抄我们做这样的事?”

所以,小米,你也不必委屈。

变成一家“和硅谷公司非常相似的公司”,这样的名声带来的不仅仅是品牌的好处,同样要开始承担人们更高的标准和更严苛的评价:要酷,要尊重创意,要有创造力。明目张胆地抄袭创业公司的做法只会引起强烈的反弹,并遭遇用户们的用脚投票,比如Facebook抄袭Snapchat推出Poke后,不仅被骂的抬不起头,Poke更是无人问津。

而且,在海外更大的知名度,也只意味着它会接受到更多的监督。Pressy的创始人Nimrod Back告诉我,在抄袭事件发生前,他只知道小米,但是不知道360;直到小米抄袭了他的产品之后,他研究才发现,还有另外两家中国公司也推出了高度类似的产品,“其中甚至还有一家上市公司(360)。”

然而,Pressy一事,多多少少给在硅谷开始赢得好名声的小米重新留下了“Copycat”的阴影。很多人都开始像TechinAsia里评论的那样,开始担心小米“从一个很酷的创业公司变成一个邪恶的帝国,碾压和克隆别人的创意”。

Nimrod说,“如果小米对于这个快捷智能按钮感兴趣,那小米应该联系我。”他拿Google举了个例子,这家公司在收购创业公司上总是不遗余力。“小米的这个价格是不赚钱的,只是推广而已,但是对于Pressy来说,这个产品就是全部。如果他们喜欢这个点子,我们完全可以合作。”

目前小米的米键只在国内销售,我问Nimrod,是不是他们就要放弃中国市场,和原来那些被抄袭的知名海外软件一样。但是,Nimrod否认了,他认为中国市场那么大,总有人支持原创;而如果小米真的在海外推出米键,他反而觉得是件好事,这样,“我们就更容易起诉他们了。在中国,这种侵犯别人权利的惩罚是不够的。”

如果Nimrod是认真的,一旦米键在海外推出,他发起法律行动,无论胜诉与否,对于小米何尝不是一次重大的伤害?这种伤害一旦形成,又得花多少时间去洗刷?看看国内另一个巨头,就是最好的例子。

直到现在,整个中国科技生态都还无法完全摆脱“山寨”的刻板印象。而作为中国新一代创业公司的代表,既然心怀国际化的志向,就应该学会尊重国际上的玩法。小米本已经拿了手好牌,但如果摆脱不了抄袭的惯性,那只会重走上一代山寨公司的老路。从野蛮到文明的进化固然痛苦,但是如果衣服一旦脱下来,就不是那么好穿上了。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抄袭」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抄袭」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Vicky Xiao

Tell me your story. xiaoxu@pingwest.com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