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马云的社交综合症

jopen 10年前

来往:马云的社交综合症

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所向披靡,唯独在社交领域屡战屡败,推出过多个产品都未成气候。而今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来往”能否有所建树,马云又对 SNS 抱有怎样期望?一起来看看吧。

        看过电影《社交网络》的机油可能不会陌生,扎克伯格利用黑客技术入侵了学校的系统,制作了一个网站供同学们对辣妹进行评分,“噱头”迅速在整个 哈佛校区似病毒扩散开来,这也成了 非死book 的雏形。而如今,从阿里卸任 CEO 的马云,近日异乎寻常的高调行为却也与扎克伯格有异曲同工之味,让名不见经传的“来往”迅速占据了各大新闻头条。

        笔者某位无节操的朋友就是阿里员工,前两天不断鼓动我们加入“来往”,一问才知,原来高层规定每个阿里员工 12 月前都必须有 100 个以上的外部来往好友,这将与年底红包和奖金直接挂钩。不仅是内部人士,之前誓不与淘宝关联的“来往”现在也用着万众瞩目的“双十一红包”来吸引用户。

        我们都知道,在“微信”这匹种马的压制下,其他的移动社交应用基本是做一个死一个。无论是米聊、易信,还是在国外颇受欢迎的 Line,在国内都前途无望。那马云为什么扔下血本力捧“来往”,这其中又体现了这位商业领袖哪些想法呢?

        这不是一篇应用评测文,如果你想具体了解“来往”的各项功能,请点击来往快评:虚有其表还是底气十足?

        来往的优势:除了淘宝别无其他

        “来往”没有腾讯“微信”的庞大用户群,没有电信“易信”免费短信和流量,它唯一可以依傍的只有淘宝这个坚实的电商平台。的确,在“来往”中可 以直接用淘宝帐号登录,并有一系列的如“红包”等吸引用户的相关活动。然而,马云似乎刻意要将电商和社交分割开来,“来往”并不是一个围绕“商品——用户 ——购买行为”的应用,它不支持淘宝好友的导入,更不用说代替旺旺成为买家卖家的交流工具,它只是一个多了些淘宝优惠政策的翻版“微信”而已,无论是界面 布局、配色还是各项功能,都与微信如出一辙,即便是所谓的“扎堆”也不过是微信群的别称而已。

        即便有着很具噱头的“阅后即焚”,似乎是满足了“私密社交”的理念,但也不足以与“微信”动辄几百的好友群体所抗衡,就应用本身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地方。

来往:马云的社交综合症

来往:马云的社交综合症

        微信的冲击:用社交的思维做商业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腾讯已占得了先机。短短两年,微信就将 4 亿人的社交关系牢牢地稳定下来,而从 5.0 版本推出的游戏、银行卡绑定、微信支付等功能来看,微信商业化已经蓄势待发。有消息称腾讯移动游戏平台发布的《天天酷跑》游戏月收入已过亿元,成为国内第 一款月收入破亿的移动游戏。

        对于一个用户而言,可以用微信关注好友动态,可以订阅关注新闻,甚至可以进行网上支付,吃喝玩乐都可以用一个产品解决,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这实际上是基于社交形成进而建立了各种牢不可破的关系,包括朋友关系、买卖关系等。而一旦这种关系固化下来,要让用户轻易转移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正 是马云的焦虑所在。

来往:马云的社交综合症

        来往的短板:稀缺的用户失败的推广

        姗姗来迟的“来往”,已尽失先机,马云在此很有自知之明,因而才会考虑投资新浪微博,毕竟现在的庞大用户群,除了 QQ 就属微博了。然而微博和微信毕竟是两个方面的东西,要能和腾讯以及微信抗衡,阿里势必要拿出能和微信硬碰硬的东西。马云显然是在“来往”上花了大心思,从 他力邀柳传志、李连杰、文章、黄晓明、赵薇等名人加入“来往”以及倡导“私密社交”的概念就可以看出。

        然而,社交产品靠的主要是用户的相互推荐,阿里强推“来往”,让人的感觉这款产品根本不是给用户做的,很多用户都是着眼于拿红包等短期好处,对 需要用户长期使用的基础服务来说很不恰当。借用另一编编@白徵明的一句话“自从马云一吼之后,使用来往的只剩下三类人,厂内的厂外的还有坐台的”,虽然不 至于那么夸张,但事实确实如此,当用户的社交工具竟成为负累,笔者不相信还有多少人能继续用下去。

        来往的未来:理想远比现实骨感

        马云一直有着做社交的理想,无论是以前的“淘江湖”、“淘帮派”还是如今的“来往”,然而现实就是如此骨感,用马云自己的话说:来往对抗微信, 就像蚂蚁拱大象。他的原话还有一句“先拱拱看”,然而坐拥四亿用户的微信岂是如此轻易就能撼动的。已然缺乏用户基础却又放弃整合自家资源,光靠小利小惠和 强制使用拓展用户,“来往”前路实在很不光明。笔者认为,“来往”现下只有一条路能走,就是将阿里旺旺“旺信”的功能融合进来,建立以“商品——用户—— 购买行为”为基础的社交圈,这一方面是很多人未做的也是没有能力去做的。

        如果马云仍死守那个单纯的社交期望,以同质化的“来往”对抗“微信”,那或许就只是期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