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峰:Hadoop生态下一代计算引擎-streaming和batch的统一

jopen 8年前

编者按:Hadoop于2006年1月28日诞生,至今已有10年,它改变了企业对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的过程,加速了大数据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极其火爆的技术生态圈,并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在2016年Hadoop十岁生日之际,InfoQ策划了一个Hadoop热点系列文章,为大家梳理Hadoop这十年的变化,技术圈的生态状况,回顾以前,激励以后。本次InfoQ便采访了阿里搜索离线基础平台团队负责人王峰,和大家一起聊一聊Hadoop。

InfoQ:您是2009年开始关注Hadoop生态技术发展,并逐步将其引入阿里电商搜索技术体系。那时的Hadoop生态圈是怎样的?可否介绍下Hadoop在阿里的历史?

王峰:对于Hadoop,我个人很早就了解了。Hadoop 06年出来,我们07在雅虎中国见到用Hadoop做search,搜索引擎是大数据的第一个应用场景。当时和雅虎美国合作看过Hadoop应用,那时还是0.1x版本,07年也见到了HBase被首次尝试用于yahoo vertical search中。在08年阿里第一个Hadoop项目——云梯,就在我们搜索技术中心诞生的。09、10年我重新到淘宝搜索后台开始建立Hadoop,算是正式将Hadoop用于生产系统,以前是直接做离线数据分析、BI、统计,不支持在线业务。10年我们将整个阿里巴巴的搜索、后台数据、商品更新这些数据用Hadoop从MySQL同步过来,做处理,建索引,更新到线上的搜索引擎,供买家搜索商品,做跟交易相关的线上系统的连接。那时也开始做HBase,刚起步,做阿里集团以及全网商品的存储。10年时集群才100、200台,而现在个性化搜索、推荐这种真正引导电商成交的关键链路都是在Hadoop上做,现在应该有几千台规模做实时交易的数据处理,这已经不是大数据场景的数据挖掘、数据训练,这是online或者说nearline。我们是服务于在线的数据分析,比方说一个卖家更新一个商品,我们可以秒级同步到线上让买家看到。这听起来简单,但像淘宝这样的电商,这是要经过好几百个feature的计算,很多数据处理的环节,这个过程是很长的。而我们甚至在双11的场景,也能做到秒级。

InfoQ:对于HBase而言,Java GC和读写性能是它的两大问题,这方面你们做了哪些优化吗?

王峰:HBase我们是长期投入,现在我们有一些成员专注跟HBase。GC方面也是比较大的投入,在高并发读写、大数据量情况下,比如双11,就有2千万 QPS,那GC就成了大问题。但又不好调,Java的GC又不能代码级改动。现在主流是用CMS GC,相对来说还是最稳定可调的,我们也针对我们应用场景做了定制调法,因为GC调法没有规范,只能说适合你的系统。比如你要考虑访问IO特性,来的request大小,新生代旧生代规律,像我们就是除了GC log,还配合visualvm等工具直接去看GC情况,尝试各种参数组合去调,然后找到相对最优的,其实是磨出来的,经过实践找到的。

而关于读写性能,HBase用HDFS 做文件系统,而HDFS 是高吞吐而不是低延迟,所以本身不是随机访问能力很强的。而且我们情况更为困难,为了提高效率,我们HDFS,YARN和HBase是混布的,HBase和HDFS 做存储,YARN做计算调度,资源是共享的。 对此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利用HDFS的新特性:支持内存、SSD、HDD混合存储。不过混合存储不很稳定,不很成熟,我们做了自己的优化,改进了one SSD策略。就是HDFS 有三个冗余备份,我们用一块冗余备份做SSD,同时我们在混合架构下也做了自己策略的优化,就是有些机器有SSD,有些没有,因为集群的机器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我们做了特制的优化,做到访问热点数据或关键表数据都是SSD,随机读在SSD,顺序读在普通的机械硬盘做。这样随机读、顺序读、HDFS和HBase在IO的隔离,就天然地实现了。这样后,在高并发时,SSD的高QPS的特性可保证HBase的latency,而且成本低很多,因为只是把重要的数据的一份放在HDFS上。

</div>

InfoQ:有人说,目前YARN和HDFS 是同级别的模块,而以后HDFS会成为YARN的一个组件,也由YARN统一调度。

王峰:我觉得理论上是可以的,但这里有一个相互依赖的问题,你要用YARN,就要有一些Storage的支持,现在是HDFS 作支持,这是循环依赖。比如我提交了我的代码,部署一个application到YARN,比如HDFS 作为第一个application,那它存在哪里,要把包传上来,所以至少要有一个存储。或者说你为它单独定制一个存储,但我个人认为这个意义不大,比如很多人谈HBase on YARN,Kafka on YARN,我觉得运维或临时搭集群才有这个需求,生产系统没有。因为HDFS ,HBase,Kafka都用到本地磁盘,不可能临时搭一个就换了,因为on YARN的东西就是可以随时漂移嘛,但我搭了HDFS ,肯定是每台机器一个嘛, 不能是有些机器有,有些机器没有,而且过两天还要换?! 数据是不适合来回移动的,否则成本会很高。你有这个需求那就类似搭虚拟机一样,我先起来一个instance,过两天不用了就关掉,过两天再起起来,这个适合临时集群,对稳定的生产集群意义不大。

InfoQ:YARN增加了对Docker的支持,您觉得Docker对YARN意义大吗?

王峰:Docker on YARN也是一种尝试嘛,这并不冲突,YARN作为调度管理。Docker可作为容器部分和执行器,这个趋势更像一个轻量级虚拟化的资源管理方式,我个人觉得这是有用武之地的,特别是做一些轻量级的application的资源复用。做一些简单的web服务啊,python程序,如果都做一个虚拟机,隔离太重了,毕竟有开销。而这么做就好很多。YARN专注于调度,将隔离交给Docker,是不错的解决方案,阿里内部就有很多这样的思路,已经实现了。

InfoQ:Yarn会朝着通用资源管理和调度方向发展吧?包括对 MapReduce、Spark 短作业的支持,以及对 Web Service 等长服务的支持

王峰:恩。我觉得这是Hadoop社区最大的成长空间,一开始1.0是HDFS +MapReduce,2.0后是HDFS +YARN。HDFS作为基于大文件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基本比较通用了,没有必要找替代物了,但YARN还有类似的系统,如Mesos。不过它与YARN理念不完全一样,也有不少场景在用Mesos。

刚刚说,作为Hadoop生态系统最大的生长空间其实在于YARN,因为HDFS比较稳定,文件系统的新功能推出也相对慢一些,重点还是在性能改进。反而是YARN可以让更多的生态进来,比如Spark,Flink这些东西都可以on YARN,因为你在上面就可以和大家共享计算资源,所以YARN更像一个大的Hadoop生态的容器,希望把更多的新的技术包进来。这个做的好的话,我觉得它就类似linux成为大数据的os,不管什么好的东西出来,你都可以运行在这个平台上。到那时Hadoop就只是一个代名词,那就意味着一种大数据的开源生态啦。 现在Hadoop已经是一个生态,但现在它和Spark是非常微妙的,Spark也是一个生态,不过YARN的生态和Spark的生态不是一个概念。YARN说Spark可以跑在我上面,Spark说我可以不跑在你上面,这是一个矩阵交叉的感觉。但任何计算模型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所以我觉得Hadoop做的聪明的一点就是,把YARN这种os的概念放进来了,我不管你多好,我都可以把你放在我上面。你基于我来做,我不断沉淀我的web os系统,以后的模型都可以跑在我上面。所以它放掉了MapReduce,MapReduce其实是配角了,我觉得它慢慢就会荒废掉。但如果以后的计算模型可以和YARN结合好,那Hadoop生态社区就非常丰富,百花齐放。不同的新的好的东西都share资源,跑在一起,我个人觉得这是比较健康的发展方向

</div>

InfoQ:Spark vs Hadoop?它们是竞争关系?

王峰:我觉得现在来看,竞争关系也有一部分。就跟我们做产品一样,这就像微信和ios的关系,Spark像微信,YARN像ios,当你的计算模型强到一定程度时,就希望把底下的东西盖住。就比如微信强到一定程度时,你就不需要用ios的东西,用我微信的东西就足够了,微信里什么东西都很全面。Spark就这样,它很强势,它有自己的管理系统,其实你不用考虑在YARN上起别的东西,我这已经是个生态了,要跑批处理、跑流式、跑机器学习,它很全面,它都有。这就相当于说我不是直接说和Hadoop竞争,不是对等关系,但从用户角度来说,你的需求在Spark这层已经解决了,你可以忘记YARN那个东西,是这么一个竞争关系。但也可以是一个竞合关系,就是Spark可以把他的资源管理和YARN合作,你不能假设你解决了一切的问题,这是用户的选择,你不可能想到一切,而如果YARN上其他方案能解决,那你run on YARN,这就是合作关系。

InfoQ:可否介绍下Hadoop生态目前最前沿的技术和概念?

王峰:分三个方向,一是调度,以YARN为主,这是一个比较核心的能力,往在线高可用方向发展。Hadoop以前是离线,以后应该走向online。以前离线调度作业,失败就失败了,而走向online调度就很有挑战。现在YARN也在努力,比如说没有单点,但离Borg还有差距。

二是存储,HBase ,HDFS是老牌的,新的存储出现了,druid,pinot这种新的列存储,真正的colume加上index的这种列存储,尤其是做数据分析的列存储技术都是相对新的,不再是老的那些概念了。也有一些新的方向,tachyon这种分布式内存的,支持Spark的分布式内存存储系统,这都是一些新的思路,而且以后会有很好的业务场景的,因为这都是需求逼出来的系统,有很大的应用场景。

最火的还是计算,MapReduce基本就更新掉,但不会马上离开,它的稳定性、吞吐量还是最好的,因为它积累了太多年,在一定场景内可以存在。但我觉得就是落后产业了。 新的像实时计算,Storm,不过Storm本身不是很先进的系统,可以说是上时代的产物了,推ter的heron以及阿里的jstrom还在发展Storm体系,但我觉得这也不是体量大的系统。最大的还是Spark,Spark是现在最辉煌的系统。我们还关注Flink这个系统,这是一个新的计算引擎。从理论来看,它比Spark更没有边界,更先进。Spark很火,但是它毕竟是一个(batch)系统,做离线的,批处理的是它的先天优势,可能做一些内存迭代、机器学习或者替代MapReduce做算子层更丰富的批处理。但它本质是一个batch,它最大的问题就是Spark stream,转换成一个离散的流,可以认为是把batch切小,每个batch可以认为是无限小,比如网络上一秒的数据形成一个RDD的batch,再来一个,再提一个,不停地提job。但是这个是batch,就相当于你再切,他还是一个batch,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不是你技术牛不牛的问题,就相当于给你一个木棍子,你切切切,你再切,切再薄的片,它还是有厚度的。但Flink是反的,它认为stream是一切,batch是special case,batch只是一个有明确start和end的stream,它是德国那个论文发的,Flink的模型在我们看来是更先进的,它自己号称是第四代,它是说MapReduce第一代,Storm第二代,Spark第三代,它第四代。 Flink还没发展起来,没大厂验证,但它基因更好,它拿流可以模拟batch,这是完全没有约束的,就像我可以拿原子组成物体。而这是不可逆的,就像你不能把一个东西碎成原子,你只是一直切切切,但是原子可以组成任何东西。从这里来说,Flink是unlimited,它没有明显的技术限制。现实的例子是,我们想把数据做到毫秒级更新超大规模场景,Spark是做不到的,根据他现在的理论架构无论如何做不到,RDD是如何也做不到的。一个batch,你怎么弄也做不到一毫秒提一个job,这是不可能的。batch粒度有点粗,你要想做到,你要做无限优化,还不敢保证成功。而Flink若做无限优化,就可以stream转batch,所有你有的东西我都有。这其实是很恐怖的,特别在一个互联网领域,一个小东西如果基因足够好,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它可以长到无限大。而再大的东西遇到瓶颈的话,也会遇到危险。反正现在能看到的就是,Spark能稳定的往前走,Flink就看能不能冲起来。

</div>

InfoQ:最后一个问题,现有的Hadoop集群,版本是如何管理的?

王峰:我们团队是使用社区的版本,做一些自己的改进,并且会把改进提交到社区。因为我觉得很私有地维护一个版本是有问题的,因为社区发展很快,你私有一个版本,短期你觉得占便宜了,把很多新的东西弄进来,自己加了一些东西社区都没有。但一两年以后呢?这是长跑,你可以冲刺一下,但不能年年这样。你的团队会有变化,人员会有更改,会有业务上的紧张,资源进度上的变化。长期跑赢社区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选择的就是专门几个人跟这个方向,如果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抽象好的feature,我们就会提交给社区。我们也在培养自己的committer。我们不私有化这个东西,但肯定有一些非常定制的,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社区就是不认这个东西,但我们业务的确有这个需求。我们会有一个阿里内部的发行版,用作集群部署的版本管理。这个版本会结合Cloudera、社区版的(patch),把有些东西拿过来,和我们自己的(patch)合进来,但是和社区是兼容的,比如社区升级,我们也会升过来,有些(patch)已经被合进社区版本了,没合进去的我们再合一次。但不会保留太多私有版本。

受访者简介

王峰,淘宝花名莫问,2006年毕业后即加入阿里巴巴集团,长期从事搜索和大数据基础技术研发工作,目前负责阿里搜索事业部离线基础平台团队。自2010年开始将hadoop生态技术正式引入阿里搜索技术体系,带领团队打造出的数据基础设施,每日可实时处理阿里集团内的海量商品和用户行为数据更新,直接影响并提升搜索和推荐引导成交,承担了阿里电商数据流程的核心职责。我们团队管理着目前阿里最大的Hadoop集群,上面运行的搜索以及推荐业务也是阿里集团最核心的电商场景。我们希望站在Hadoop生态圈的肩膀上,基于自身业务场景优势,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技术并回馈给社区,与开源技术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和促进,欢迎各位Hadoop生态圈内的有志之士加入我们(微博:淘莫问),一起打造世界一流的数据基础设施团队。

</div>

来自: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hadoop-ten-years-part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