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无所不在:Open Source趋势大追踪

jopen 9年前

不过是几年以前,许多企业还在争论开源是否是未来趋势,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微软前 CEO Steve Ballmer 形容开源为癌症,微软创办人 Bill Gates 更是批评说,Linux 像是学生在玩游戏,市场不成熟,因此,在商业市场中,相信 Linux 根本做不出什么厉害的东西。

开源无所不在:Open Source趋势大追踪

不过,随着主流的开发平台逐渐开源化,加上版本控制服务 GitHub 兴起,开源深入了各个领域,如 Linux 接管了超级计算机的市场,以全球前 500 大超级计算机来看,2014 年,内含 Linux 操作系统的超级计算机,已经成长到了 485 台,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只有 1 台,不过,在 2000 年为 54 台,约只占了百分之十。

而 Linux 内核,甚至已经深入到各个产业之中,包括随身携带的手机、平板,家里用的桌面计算机,公司大楼内的服务器,甚至还飞上了天空。

如 Linux 基金会于 2014 年 10 月,宣布成立了无人机程序代码项目 Dronecode Project,将集结所有与无人机有关的开放原始码项目与资产,以打造一个共享的无人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s)开放原始码平台。Linux 基金会执行总监 Jim Zemlin 表示,开放原始码软件与协作开发将能精进最先进领域的各项技术。

而在 2014 年,微软新任 CEO Staya Nadella 上任后,开始喊出“微软爱 Linux”,更在同年 11 月,决定开源释出 .NET 服务器端核心,让 .NET 应用可以执行在 Linux 上和 Mac OS X,为开源界投下了一颗震撼弹,这更是开源史上的新里程碑。连微软也不得不承认,开源已经成为主流趋势,还有其所拥有巨大的社群创新力量。

以目前 IT 产业来看,想要取得更大商机与赚取更多利益,就必须和开源合作,如鸿海宣布和 Mozilla 基金会合作,以 HTML5 发展新一代跨平台操作系统 Firefox OS。

前鸿海科技创新数字系统事业群资深处长梁文耀表示,HTML5 受到重视的原因在于,除了跨平台特性,也包括了在网页平台有更多的功能。另外,若产品采用自由硬件(Free Hardware),企业将自家硬件的驱动程序码对外开源,也能延长硬件在市场存活的寿命。

OpenStack 成为云端操作系统的标准

而在云端界被誉为云端 Linux 的开源云端操作系统 OpenStack,在开源 Linux 基金会公布的 2014 年度最受欢迎的开源项目中夺得第一名,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云端平台操作系统的标准。

OpenStack 自 2010 年成立以来,吸引了许多软件或硬件的龙头厂商,来抢食 OpenStack 商机,包括红帽宣布 OpenStack 商用版提供 3 年技术支持、Ubuntu/Canonical 提供 5 年技术支持,惠普与 IBM 相继推出了用 OpenStack 为基础所打造的自家云端服务平台,连微软早在几年前宣布 Hyper-V 能与 OpenStack 互通,还包括了英特尔、思科、戴尔、惠普、甲骨文、红帽、AMD、IBM、VMware、Ubuntu、SUSE、EMC、SAP、Seagate、 WD、NetApp 与 NEC 等。

连台湾也有硬件厂商大举投入 OpenStack 的技术研发,试图切入到软件与应用服务市场,包括台湾工研院、广达、宏碁与和信云端等,而全球使用者社群更是超过了 75 个,这是继 Linux 项目以来,另外一个最大型的全球开源项目。

而许多传统的企业 IT 部门,也开始采用 OpenStack 来打造内部的 IaaS 平台,如 AT&T、法国 Orange 电信、雅虎、Paypal、淘宝网与 BMW 等,在各方人马不断涌入后,Tom FiField 表示,OpenStack 已经改变了云端产业市场,在 OpenStack 生态系统中,现在已出现了数百家厂商,提供服务给数千家企业或机构,OpenStack 也推出了 OpenStack 市集,其中包括公有云、流通与应用、训练与顾问、系统整合与驱动程序等,协助企业可以透过详细的技术规格与产品信息等,来比较各厂商提供的服务。

如今,OpenStack 已经成为云端基础架构的标准,而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何?OpenStack 社群经理 Tom Fifield 说,在讲求速度为王的世界中,由于企业需要更大的弹性与自由来扩充规模,开源释出的 OpenStack 让企业可以随时取用各式各样的功能与程序代码等,大大提高了企业扩充云端基础架构的速度与弹性。

再来,由于开源领域变化得太快,开发者必须比一般应用商业软件的 IT 人,更随时关注科技最新的变化,走在世界的最前端,Tom Fifield 表示,企业使用了开源项目,就能一直跟上世界最新的进展,让产品更具有竞争力。此外,开放原始码的计划或是项目,更是很好的机会让企业或是厂商了解,世界 上其他的专家,拥有什么样的知识与技术。

在 OpenStack 之后,问世才近 2 年的开源轻量级虚拟化技术 Docker 也席卷了 IT 世界。2013 年 2 月,Linux 之父 Linux Torvalds 宣布了发表 Linux 核心 3.8 版的消息,其中强化了 Control Group 和 Namespaces 的机制,实现了开源社群努力多年的 Linux Container(LXC)技术。

LXC 颠覆了开发者打造应用程序的思维,也改变了 MIS 传统的维运模式,许多 IT 企业纷纷开始支持 Docker,如微软就宣布要在 Windows Server 内建 Docker 引擎等。

不过,真正的让 LXC 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是,Docker 公司打造出了 Container 的标准化平台(请参考:迎接下一个云端火红技术 Docker、台湾 Docker 应用案例的启发),Docker 创办人暨技术长 Solomon Hykes 表示,Docker 真正的价值就是让人们建立共识,而非在于技术,真正实现了开源的精神。

台湾少数几位的国际开源社群领导者唐凤,也参与了 Docker 项目的开发,她说,Docker 是基于 Linux Container 技术的 Sandstorm 社群,让无论是架设开发环境、串接开源服务,甚至升级整套系统,都比以往方便许多,以致于让社群开发者可以花更多心思在 API-first Design 上,在节省技术支持时间的同时,也让参与者更容易变成贡献者。

GitHub 降低了进入开源的门坎

而自 2008 年开始,大幅改变开源界互动模式的就是 GitHub,GitHub 官方成员邱慕安表示,GitHub 如同为程序设计师打造的 Google Doc 与 Dropbox,目前有约 240 位官方人员。

邱慕安说,以前程序设计师很难可以看得到别人的程序代码,不过在 GitHub 之中,由于有追踪功能,来让开发者共同撰写程序代码,与开发各式各样的开源项目,如邱慕安在 GitHub 中建立了 Accessibility 项目,让开发者回报问题之后,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再交由相关的负责人员来处理。

唐凤也说,不同于过去只有少数科技人参与的开源社群,随着 GitHub 出现,让没有软件开发经验的人,也能透过 GitHub 增加的记录、发布、版本追踪等功能,让更多的人可以进入开源圈。

GitHub 首先是藉由易用的 Web 界面,普及了 Git 的分散治理模式,几乎完全取代了以 Subversion 为代表的集中模式。GitHub 将开源程序代码、修订、瑕疵回报等开发过程的产物寻址成键连数据,进而将它们转化成社会对象,因此产生了类似新兴社群媒体的网络效应,使 Google Go 和 Microsoft .NET 团队都放弃了自家的开放原始码平台,移转到 GitHub 上开发,以争取社群的支持。

中华民国软件自由协会理事长萧志榥也说,GitHub 已经成为开发者讨论、开发与分享程序代码最活跃场所,且 GitHub 甚至已经成为开发者的履历,如果能做出很多人使用的开源项目,就可以快速增加全球的知名度,甚至增加和各国开发者讨论与互动的机会。另外,GitHub 更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当用户要封闭开源程序代码时,就必须要付费给 GitHub。

未来,Tom FiField 说,开源从 90 年代只有少数对开源具有狂热的开发者组成,到如今,已经深入运用到各个领域中,代表到了 21 世纪,开源已经成为主流的趋势。

唐凤表示,由于输入工具,如触控、声音、手势、情感讯号等越来越普及,让更多的模拟表意讯息进入数字世界,与之相应的协作空间操作门坎也持续下 降,再沿着新的输出方式,如立体印制、扩增实境与可程序化物质进入生活,让开源项目的内容也将不受平面影音文字媒材的局限,而应用到更多的层面之中。

而在台湾,开源社群蓬勃起飞的关键时间是 2000 年,自由软件之父 Richard Stallman 来台湾演说后,台湾开源社群于 2001 年成立了第一个开源法人组织中华民国软件自由协会,随着台湾开源社群越来越蓬勃发展,唐凤说,之前主要由软件工作者参与,但随着创用 CC、自造文化的开展,现在文字、硬件、音乐、影像、设计、教育、政治工作者,也都开始参与开放文化,表示开源的范围愈来愈广阔了。

来自: iT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