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与恐惧失败

发表于 生活金点子

本文选摘来自《拖延心理学》一书第二章。

拖延心理学很多拖延者担心被他人评判,或者被自我评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他人评判,或者被自我评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做得不够好,害怕达不到要求。他们的担忧反映了一种恐惧失败的心理。我们相信拖延可能是应付这种恐惧的一个心理策略。

  • 恐惧失败:追求完美

戴维是一家大公司的律师。他在大学里是学业上的优秀分子,并考入了一个竞争激烈的法律学校。他经常在拖延中挣扎,为了写案件小结或者应付考试,有时候不得不熬通宵,不过,他的表现始终很好。带着无比的自豪,他进入了一家颇具声望的律师事务所,他希望自己最终能够成为事务所的合伙人之一。

虽然戴维对案件做了很多思考,但是不久他就开始延误很多他该做的事情:必要的背景调查,约见客户,撰写案件小结等。他想要他的法庭辩论无懈可击,但是面对如此之多的线索,他感到简直无法承受,不论早晚,他都会陷入僵局。虽然他设法让自己看上去很忙碌,但是戴维知道他没有做成什么事情,深感自己就像一个骗子。当庭审日期临近的时候,他会变得极为恐慌,因为他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撰写一份适当的案件小结(更谈不上什么出色的小结了)。

戴维说:“成为一个伟大的律师就是我最大的追求。但是似乎我的时间都花在了担心自己能不能成就伟大上,而没有实实在在地去做事。”

如果戴维关心的是成为一个出色的律师,那么,他为什么要通过拖延,来回避有助于他成就梦想而必须做的工作呢?戴维的拖延,可以让他不去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虽然他的学习成绩证明他具有这个能力,但是他事实上真的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律师吗?通过长时间拖着不去写他的调查,戴维回避去探测自己的潜能。他的工作并不能反映他的真实能力;相反,这证明了他可以顶住最后时段的压力把事情做完。如果他的表现不尽人意,他总是可以这样说:“如果再给我一个星期,我会做得好多了。”换句话说,失败的判决让戴维如此害怕,以至于他宁愿拖拖拉拉,甚至有时候不惜面对灾难性的后果,以避免自己的最佳表现被人评判。他对自己的最佳表现得不到充分评价感到非常恐慌。

无论是写一个律师小结,更新自己的简历,还是为朋友和亲人选购礼物,或者给自己购买一辆新车,为了防止自己在这些事情上被人扣上“失败”的帽子,为什么这些人会在自我挫败的路上走得如此之远呢?这些因害怕失败而压抑自己的人往往以一种宽泛的方式来定义“失败”。当他们对自己在一件事情上的表现感到失望时,他们不仅认为自己在那件事情上失败了,他们还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理查德·比瑞博士是我们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咨询中心的同事,他观察到害怕失败的人可能有一套他们自己的假设。这些假设,把为成就而奋斗,变成了一件令人恐惧的、冒险的事情。这些假设是

  • 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
  • 我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我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 也就是说,我的能力越强,我的自我价值感越高;
  • 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个人价值。

比瑞博士用以下等式来表示上述假设:

自我价值感 = 能力 = 表现

事实上,这个等式可以转译为以下声明:

“我表现好,表示我很有能力,所以我喜欢自己。”或者 “我表现不好,表示我没有能力,所以我对自己感觉很糟。”这已经不仅仅是某件事情你做得好或不好的问题。你的表现好坏直接成了你是否有能力以及你是否有价值的一个衡量标准。

对许多人而言,能力指的是智力上的能力,所以,他们想要让他们做的每件事情都表现出他们是多么聪明——无论是写一份出色的律师小结,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还是编写简练的计算机代码,在谈话中显示出才华横溢或妙趣横生。你也可以将能力定义为某种特殊的技艺或者才能,比如小提琴拉得多好,外语学得多棒,或者网球打得多牛。有些人则将能力定格在具有个人吸引力、风趣幽默、紧跟最新时尚或者拥有最新的掌上工具。不管能力是如何被定义的,当它成了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单一决定因素时,问题就产生了。这个人表现如何成了唯一的衡量;其他方面都被忽略了。一个出色的表现意味着一个出色的人;一个平庸的表现意味着一个平庸的人。这成了一个定论。

对戴维来说,给一个案子写一份律师小结,其表现不仅能衡量他作为一个好律师的能力,还能衡量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如果他努力撰写这份小结,而这份小结如果没有被人刮目相看,那么他将会被毁了——这意味着他是一个做不成任何事情的讨厌之人。戴维承认说:“如果我付出所有努力,而那份小结还是不够好的话,我认为我无法承受这样的结局。”

就像比瑞博士指出的那样,拖延打断了能力与表现之间的等号:

自我价值感 = 能力 ≠ 表现

表现不再等同于能力,因为其间缺少完整的努力。这意味着不管最终表现如何,自我价值感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还能得以维系。例如:如果戴维因为他的小结而失望或者被人批评,他可以安慰自己说:“嗯,如果我早一点开始,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来做,我应该能够做得更好。”或者,尽管有拖延,但他还是设法将事情做得挺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甚至会更加满意自己,并在心里想:“看看我是如何转危为安的。想想看,如果全力以赴,我又会把事情做成怎样!”

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甚至还维护着这样一种信念:他们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过拖延,你永远不会逼着自己去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

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对他们来说,责备自己邋遢、懒惰和不协作比把自己看成无能和无价值(而这就是他们深为恐惧的“失败”)要容易忍受得多。

而拖延就可以让这种恐惧有所缓和。那些担心自己被人看成无能、或是没有价值的人,往往害怕他们就是那样的人。如果他们以现实的目光看待自己,并认定自己是不足取的,他们就会面临另一种恐惧,他们害怕自己不讨人喜欢。一个拖延者这样说:“如果我做得不好,谁会需要我呢?如果我一无所是,谁会爱我呢?”因为这位女士认为:她的工作表现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将决定她是否值得被爱。不被人爱的后果(这意味着做人的失败和不受欢迎)要比只是在表现上不尽人意大得多。

拓展阅读: